1986年 (第6/26页)

表姑与那姑娘都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不再勉强,坐坐走了。杨母送走客人,笑眯眯地言若有憾地嘀咕说:“这三天来的客人比前三年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害得我都没时间给你们做包子。杨连,看看面粉发好没?别找借口赖火柜上。”

“好啦。”杨连推开作业,纵身跳下温暖的火柜,又从被窝里挖出一大甑发得极好的面,自觉开始揉面。这套散手,杨家五口除了杨逦,个个都会。杨速咕嘟着嘴巴进来,自觉斩肉剁葱。杨巡去灶下生火,空闲不添柴的时候,一只脚拉风箱,两手腾出来替妹妹削铅笔,杨母将一只肥鸡汆进大锅,上面盖上蒸笼,先蒸上一笼甜馒头。只有小妹彤红的身影蝴蝶般地飞来飞去,一屋子都是过年的热闹。杨家今年才得有鱼有肉,过年有个过年样。

晚上,等弟妹们都跑外面放鞭炮,杨巡才与妈轻声商量杨速读书的事。对自己这个能力很强,在村里做妇女主任的妈,杨巡向来不敢转弯抹角。“妈,让杨速留下来读书,你别担心我心里委屈,我做大儿子的让你和弟妹们生活过得好,我很得意。等他们读上大学挣来工资,我再找机会读书。杨速本来就不肯读书,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再混几年,他更不肯坐下来读书,他现在不读以后没机会了。”

“话虽这么说,可好歹两个人一起彼此有个照应。你挣的钱也不少了,要不你也留下来读书。”生活的艰苦,让杨母看上去比同龄人衰老。

杨巡笑道:“那还不够,三个以后还都得读大学呢,房子也得翻新,等春天雨水过后我们盖幢水泥三层楼,以后下雨刮风不用担心漏。妈,别担心我,现在不比刚去东北那时候,现在去,我到处都是朋友,不怕。”

杨母看看儿子,不知不觉就点头同意了。虽然她自己也刚强,可看到长子更有出息,做妈的很愿意在长子面前屈服。三兄妹好不容易放完一捆杨巡买来的鞭炮,杨速读书的事已经尘埃落定,杨速很是失望,可只能听母亲、哥哥的。杨逦和杨连不知情,兴奋地说,今天的二踢脚都响两声,非常吉利,挨杨母啧了个“小迷信”。

一家五口守夜到十二点,又去放了几只鞭炮,美美吃一碗汤圆,杨母与杨逦睡温暖的火柜,三兄弟挤一张木板大床睡觉。

这个春节,开天辟地头一次地,杨母让四兄妹撒开了吃。一条两斤重的红烧鲤鱼上来,五双筷子插下去,一会儿不见踪影。一只肥鸡白切,只够吃一天。二十只皮蛋只需四个早上就全蘸着酱油吃完。杨巡东北带来的肉肠早在春节前已经消失,留不到过年。三个兄弟都是胃口如狼似虎的时候,一只五斤重的红烧蹄髈,杨母不得不将之破相,一分为二,一餐上半只,否则一顿就不见踪影。杨逦也不弱,最好的,哥哥们都自觉让给杨逦。杨母说,一家五口张开嘴,合起来整一只大畚斗。

不过,四兄妹也有吃腻的时候,到初四,就抢着吃妈做的麻油榨菜了。大鱼大肉,方显过年日子之丰美。

03

雷东宝照例初一要上宋家一趟。早早过去,远远就见宋家碉堡似的房子,见屋顶上好像是宋运辉他们小夫妻在放鞭炮。宋运辉他们也看到他来,麻溜就下楼来迎了。坐在宽敞亮堂的客厅里喝茶、吃瓜子,雷东宝已经找不到当年宋运萍的身影,这是他在这新屋里唯一的遗憾。

吃中饭时,宋运辉问起雷东宝认不认识一个叫杨巡的常在登峰电线厂买电线的男孩子,雷东宝想都不用想,就道:“知道,今年问我要两辆车的货,带篷的绿解放车,满满两车,这回都是他自己的货。你说他一年赚了多少,都值好几个万元户了,别看他年纪小,跟我差不多富。”

宋运辉大惊,再想昨天的相遇,怎么也想不到那么个小子已经是几万元户,他冲他母亲道:“我们说的是小杨馒头。”

“啥,小杨馒头?”宋母的眼睛也惊得桂圆核儿似的滴溜圆,但回过神来就道,“这孩子会做生意,那副算计,人小鬼大。他一来这儿卖馒头,别家都关门算了。”

“可不就是他,做生意什么办法都想得。”雷东宝把杨巡电线短尺、批量压价等事简单介绍,“否则你说我哪会认识他,每次小杨的事都要我出面拍板,麻烦得很。”

“可不是那样,他哪可能那么快赚钱。不过太歪门邪道。”宋运辉不知怎的,心里有点不平衡,直到想到歪门邪道,才平心静气。“难怪现在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家人面前,雷东宝口无遮拦:“是这样,现在最不赚钱的是老师和坐机关办公室的,你们大国营还好点,还有奖金福利。现在基本不靠凭票买鱼买肉,那些坐机关的没啥好处,我春节前给几个常给我们办事的送两只鸡几斤牛肉两条鱼几串香肠去,他们眉开眼笑地高兴得不得了。还不如我们小雷家的,每个村民分到手的就有那么多。你说他们还会造我的反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