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小说集《大年》研讨会(北京)摘引

2006年6月(以发言先后为序)

读完郭文斌的小说让人大吃一惊。没想到还有这么美的短篇小说。没想到还有这么美、这么纯粹、这么含蓄、这么隽永、这么润物无声的小说。他的小说你要作理论上的概括可能不容易,但是你可以被陶醉。郭文斌的小说感动得我掉泪。郭文斌给我们提供了罕见的审美体验,其作品提供的美学价值,那种罕见的美,尤其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雷达

《大年》(短篇小说)是2004年中国乡土写作最重要的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白烨

谈到乡村文学,我要力推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文斌的小说集《大年》。有人说都市文学之所以还没有超过乡村文学,还没有出现令我们叫好的作品,就是因为作家对都市的经验消化得不够。其实也不能说完全就是对都市经验消化得不够,有些作品,比如表现都市情感生活的作品,有些固然是矫情、滥情,但仍有不少作品真实地传达了都市情感生活的经验,不仅相当丰富,而且体会得也相当深刻。可是我们仍对这样的作品感到不满足。为什么?因为我们读小说不是为了学习生活经验的,我们还有其他的诉求。这种诉求隐隐在我们心头,这是一种精神的诉求。郭文斌的小说中就充盈着这样的精神诉求。这首先是说,作为作者,郭文斌本人就有强烈的精神诉求,他把精神诉求看得比经验更重要。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 贺绍俊

(摘自《文学不应成为进化论的奴隶》,刊登于(《中华读书报》2005年7月13日)

在今天,读郭文斌的小说有些奢侈。看完郭文斌写都市部分的小说,真是显示出作者的不得了,让人有种特别想和别人交流的欲望,现在有很多东西看完也就看完了,但看完郭文斌的作品确实有一种交流的欲望。读郭文斌的小说需要静下心来,旁边放上一杯茶,慢慢地看,慢慢地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牛玉秋

我觉得郭文斌的小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面貌,但风格面貌的背后是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上的面貌,要不然他的这种风格面貌是不可能真正有力量的,能打动人心的。前面说过了,他的小说有一种抒情诗风格。这种抒情诗以前汪曾祺说过,他说写民俗就是一个民族的抒情诗。他前面写民俗的部分非常多,这确实有一种生活抒情诗的味道,既温情又酸辛,而且有的作品使人感到震撼。

——原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吴秉杰

读完《大年》后感到作家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多面的色彩,他更愿意表现一种原始的、本色的、本真的东西,他没有被浮躁的社会所影响。他写了许多童年视角小说,用不懂的目光看懂的世界,如看侦探小说,先看到结果,再看过程,这其实是非常难操作的,但他操作得非常好,这是郭文斌小说中不可替代的元素。

——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阎晶明

《大年》(小说集)是2005年中国文坛最好的两部短篇集之一。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家 张水舟

郭文斌的小说我是一向比较喜欢的,他能够在小说中保持对经验、对心灵的直接性,在他敏感、温厚的书写中,生活难以言喻的复杂况味,乡土的残酷、坚硬、温暖、柔软和美,同时被看到,同时被表达。

——《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李敬泽

(摘自《不“西部”与“不隔”:读〈大年〉》 新浪网读书频道2005年7月7日)

如果把郭文斌的小说放在西部文学来考察,显得特别有价值,郭文斌用艺术的手段使西部的生存严峻性变成了一种诗一样的东西,他把小说写得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他小说的风格非常安静,这种安静在乡土文学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文艺报》副总编、著名评论家 张陵

郭文斌是一位对文学有敬畏感的作家,是一位有哲学意识的作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乡土小说比城市小说好看,更有文学性,看了郭文斌小说集的序和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郭文斌能够把事物的表面剥离开来,表现出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爱看。他能够用最简单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我很佩服也很喜欢这种风格。他的小说节奏非常慢,这种慢把人的精神和感受写得真是无以复加。慢,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品质,非常适合于文学。因为他掌握了这几点,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非常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