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5页)

昏暗的楼道里站着个邮递员,“电报,电报”地嘶喊。

“哎,来了!”镜前的夏娃平安顿逝……“好了,听见啦!”赤裸的夏娃东一把西一把地抓,样子虽有些可笑但还是不躲不藏……“对不起请稍等一会儿,稍等一会儿好吗?”狼狈的夏娃急慌慌地穿衣,里一件外一件地穿呀,套呀……那情景真令人沮丧,令人忧伤——你等着看吧,很快她就不是夏娃了……

邮递员悠闲地哼着小曲儿。

门响了。门开处一团虚白刺目的光芒。

但当那女子出来时,夏娃已藏进别人——衣冠楚楚,言笑得度,谨小慎微……

我跳起来向她扑去——也许是想让时间停止,让时间倒退,让这女子回到自由,回到刚才,回到夏娃。然而,空墙透壁忽似舞台大幕徐徐闭合……

闭合成墙。

真实而且坚固的墙外,只有我独自呆望。

云缕如流,忽儿汹涌。

月似行舟,须臾隐没。

依然是烟雨迷蒙的城市,烟雨迷蒙的街巷。依然是风裹魂飞,雨载我行,细密无边的呼喊在墙外浪人似的徘徊: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在哪儿?在哪儿……

那儿!丁一大梦惊醒,一骨碌坐起来喊:她,她就在那儿呀!

哪儿?我顺着他的视线看,你说谁?

丁一愣愣地望着天上,似仍在梦中。

谁呀?丁一你到底看见了谁?

素……素白衣裙的女……女子。

噢,我说呢,怎这么眼熟!我再问那丁:哪儿?告诉我,她在哪儿?

在戏……戏剧里头!

戏剧?

对呀戏……戏剧!她就在那儿。——那丁两眼直勾勾地看着我,好像是说:你不应该不懂。

你是说《白雪公主》?

不,我是说戏……戏剧!

什么戏剧?

那丁哈欠连天,中了魔似的随时可能又睡过去。

我赶紧摇晃他,努力撑住他沉重的身体:快,快说!哪出戏剧?

倒不一定是……是哪出,就是戏……戏剧……

我稍一松懈,那丁已是鼾声又起;好像那梦境勾魂摄魄,不想放他走似的。

呜呼,我竟一时懵懂,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个好消息呀,实在是个好消息!梦,原是我的领地,看来这丁真是浪子回头要来归在我的麾下啦。好哇好哇,那就让他睡吧,尽情地睡吧,梦吧,夜的眼睛会看得更真切,夜的耳朵会听得更深远。

只是这“戏剧”二字来得蹊跷,一句胡话?还是一个预言?啊,勿急勿躁,那还要等到未来——未来我与丁一注定要一同走进戏剧,领会它的玄机,或从中谛听生命的奥义。

①伯格曼,瑞典著名导演,其影片《野草莓》的一幕场景中,街头时钟均无指针与刻度。达利,西班牙著名画家,其画作《记忆与时间》中的钟表皆扭曲变形。

真相的继续

不过,丁一的郁闷,其实还有一个更为深重的原因,即“出卖”二字忽又半路杀出,而且是在一个与当年的情境何其相似的时候!“朋友是不能出卖的,可必须出卖时,你先说他不够朋友就行了。”——那女子不经意的一句话,触到了丁一的隐秘,触痛了他的旧伤。

现在可以说说丁一当年的那桩“丑事”了——即那件令其早春乌云笼罩、让他一向讳莫如深甚至不敢深想的往事。世人单知自那之后丁一得了个“流氓”的称号,却不知其中另有隐情。如今事过境迁,丁一又已在情场屡屡得意,再提这段旧案,料是已无大碍。

这事就发生在那个口号喧天的大会之后。太准确的时间记不得了,总之,就在丁一自以为看穿了人间真相之后的那个冬天。还记得吗,在那个大会上沉默的丁一突然爆发,对我愤愤地嚷着什么“还不如他站在台上”?那是指他的父亲。他宁可父亲是站在台上万人瞩目地挨斗,也不想他是站在台下无声无息地卖饭。当然我知道,他最满意的情况是父亲既不要在台下卖饭,也不要在台上挨斗。想想父亲,甚至卑微到连站在台上挨斗的资格都没有,丁一莫名地惆怅。一个可有可无的厨师,谁知道你是谁呢?除去吃饭时看见你,别的时候谁还发现你,谁还会对你有什么别的期望?所以嘛,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指责和苛求,也不会指望你有什么观点或见解。想到这儿,莫名的惆怅已变成确凿的伤痛。我知道,他还是羡慕他那几个父母是专家、权威或名人的朋友,以及羡慕着那些“红绸”“红缎”。从前羡慕,现在也还是羡慕。为什么?因为现在他们也还是有理由比一个厨师的儿子骄傲,也还是会说——不说也会那样想,或者那样评判——“你们工人”,“你们工人其实挺好的……”唉唉,“他们”“我们”“你们”!丁一明白了什么是敌视,什么是轻视和漠视,什么是根深蒂固,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情就发生在那之后不久,一个冬天的礼拜日。

一夜大雪,黎明放晴。那个礼拜日的早晨,我随丁一出了家门,踩着整洁的积雪漫无目的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