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2/7页)

他们亲戚里面有几个仅存的老长辈,啸桐对他们十分敬畏,过年的时候,他到这几家人家拜年,总是和世钧的母亲一同去的,虽然他们夫妇平时简直不见面,这样俪影双双地一同出去,当然更是绝对没有的事了。现在这几个长辈一个个都去世了,只剩下这一个大舅公,现在也死了,从此啸桐再也不会和太太一同出去拜年了。

啸桐说起了大舅公这次中风的经过,说:"真快……"啸桐自己也有很严重的血压高的毛病,提起大舅公,不免联想到自己身上。他沉默了一会,便道:"从前刘医生替我开的一张方子,也不知到哪儿去了,赶明儿倒要找出来,去买点来吃吃。"世钧道:"爸爸为什么不再找刘医生看看呢?"啸桐向来有点讳疾忌医,便推托地道:"这人也不知还在南京不在-世钧道:"在。这次小健出疹子就是他看的。"啸桐道:"哦?小健出疹子?"世钧心里想,同是住在南京的人,这些事他倒要问我这个从上海来的人,可见他和家里隔膜的一斑了。

啸桐道:"小健这孩子,老是生病,也不知养得大养不大。我看见他就想起你哥哥。你哥哥死了倒已经有五年了!"说着,忽然淌下眼泪来。世钧倒觉得非常愕然。他这次回来,看见母亲有点颠三倒四,他想着母亲是老了,现在父亲又向他流眼泪,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也是因为年老的缘故么?

哥哥死了已经五年了,刚死那时候,父亲也没有这样涕泗纵横,怎么五年之后的今天,倒又这样伤感起来了呢?或者是觉得自己老了,哥哥死了使他失掉一条臂膀,第二个儿子又不肯和他合作,他这时候想念死者,正是向生者表示一种无可奈何的怀念。

世钧不作声。在这一-那间,他想起无数的事情,想起他父亲是怎样对待他母亲的,而母亲的痛苦又使自己的童年罩上一层阴影。他想起这一切,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硬起来。

姨太太在楼上高声叫道:"张妈,请老爷听电话!"嘴里喊的是张妈,实际上就是直接地喊老爷。她这一声喊,倒提醒了世钧,他大可不必代他父亲难过,他父亲自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啸桐站起身来待要上楼去听电话,世钧便道:"爸爸我走了,我还有点事。"啸桐顿了一顿,道:"好,你走吧。"

世钧跟在父亲后面一同走出去,姨太太的母亲向他笑道:"二少爷,怎么倒要走了?不在这儿吃饭呀?"啸桐很不耐烦地道:"他还有事。"走到楼梯口,他转身向世钧点点头,自上楼去了。世钧便走了。

回到家里,他母亲问他:"爸爸跟你说了些什么?"世钧只说:"说起大舅公来,说他也是血压高的毛病,爸爸自己好象也有点害怕。"沈太太道:"是呀,你爸爸那毛病,就怕中风。不是我咒他的话,我老是担心你再不回来,恐怕都要看不见他了!"世钧心里想着,父亲一定也是这样想,所以刚才那样伤感。这一次回南京来,因为有叔惠在一起,母亲一直没有机会向他淌眼抹泪的,想不到父亲却对他哭了

他问他母亲:"这一向家用怎么样?"沈太太道:"这一向倒还好,总是按月叫人送来。不过……你别说我心肠狠,我老这么想着,有一天你爸爸要是死了,可怎么办,他的钱都捏在那个女人手里-世钧道:"那……爸爸总会有一个安排的,他总也防着有这样的一天……"沈太太苦笑道:"可是到那时候,也由不得他做主了。东西都在别人手里,连他这个人,我们要见一面都难呢!我不见得像秦雪梅吊孝似的跑了去!"

世钧也知道他母亲这并不是过虑。亲戚间常常有这种事件发生,老爷死在姨太太那里,太太这方面要把尸首抬回来,那边不让抬,闹得满天星斗,结果大公馆里只好另外布置一个灵堂,没有棺材也照样治丧,这还是小事,将来这析产的问题,实在是一桩头痛的事。但愿他那时候已经有这能力可以养活他母亲、嫂嫂和侄儿,那就不必去跟人家争家产了。他虽然有这份心,却不愿拿空话去安慰他母亲,所以只机械地劝慰了几句,说:"我们不要橙擞翘臁"沈太太因为这是他最后一天在家里,也愿意大家欢欢喜喜的,所以也就不提这些了。

他今天晚车走,白天又陪着叔惠去逛了两处地方,下午回家,提早吃晚饭。大少奶奶抱着小健笑道:"才跟二叔混熟了,倒又要走了。下次二叔再回来,又要认生了!"沈太太想道:"再回来,又要隔个一年半载,孩子可不是又要认生了。"她这样想着,眼圈便红了,勉强笑道:"小健,跟二叔到上海去吧?去不去呀?"大少奶奶也道:"上海好!跟二叔去吧?"问得紧了,小健只是向大少奶奶怀里钻,大少奶奶笑道:"没出息!还是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