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6/8页)

孙书记看完密件,抬头看着安在天,神情肃穆、庄重。

安在天掏出烟来,递给孙书记一根,点着,抽了起来。

安在天:“文件之所以要经过隐形处理,就是为了保密,为了安全。即使在打开它之前,我在路上有个长短,比如被特务劫了,或是车抛锚,或是出了车祸,乱中不慎丢失了,别人得了文件,也不至于马上暴露我的身份和此行绝密的任务。”

孙书记问:“你要多少人?”

安在天指着密件,答非所问:“都看明白了?”

孙书记点头。

安在天:“明白我就烧了。”

安在天烧了密件。

孙书记眼睛不眨地看着他。

安在天重新坐下,告诫道:“这事不能多让一个人知道。”

书记又点头。

安在天:“你们这里有不少外国学者和专家,只要多一个人知道,就可能传遍全世界,所以更要注意,千万切记,不能跟任何人说起,哪怕暗示都不能有,这比你我的性命都重要。”

“知道了,你放心,一切到此为止,我绝对不会跟任何人吐露一个字,包括我的父母和妻儿!”

“我相信你,你也必须让我相信。你刚才问我要多少人,你这边能去从事这工作的人选有很多吗?”

“十来个还是有的。”

“你可能过分乐观了,你刚才也看了,我要的人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你能复述一遍吗?”

“一、必须是一个在数学研究领域有突出建树的专家,即必须是数学家。”

安在天点头。

“二、必须懂俄文,最好在苏联留过学。”

安在天点头。

“三,政治上要绝对可靠,最好是党员。”

安在天又点头。

“四、年龄不要太大,最好是中青年。”

“对,单身最好。主要是这四条,最重要的是前三条。总之,我的原则是人不要多,越少越好,一个最好。这不是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这是一个数学家破解另一个数学家精心布置的迷魂阵,不论是布迷魂阵的数学家,还是破迷魂阵的数学家,都是百里挑一,非他莫属。我们要找的就是这个百里挑一,非他莫属的人。”又在一沓文件里抽出一本,约有10页,递给孙书记,“这是我们专门组织专家研制出来的两道数学难题,也许对你们数学家来说并不难,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其实,那是由两部已经破译的中级密码做出来的高等数学题,它当然不是密码的全部,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数学的某种热情和对密码的某种亲近。目前这种情况下,这是考察人选惟一有效的方式。

孙书记看完以后将文件还给安在天:“只有符合四项条件的同志,才能作为候选对象,来做这两道题。”

“对,然后我们根据各人的解题情况再作商议。”

“好的。”

“四项条件,谁符合、有多少人符合,只有你孙书记知道,我听你的,宁缺毋滥,不凑数儿,多了未必是好事,少了也未必是坏事。明天上午你就组织他们来考试,三个半小时,形式开卷,各人都可以带资料,但必须独立完成。中午,参加考试和监考人员的伙食由我提供,按每人2元的标准叫食堂准备。另外,参考和监考人员每人发3元钱的补贴。这是200元,你先拿着,多退少补。这是介绍信,食堂可以到附近任何粮站或肉店买10斤大米和十斤猪肉。”

孙书记看着厚厚的一沓钱和一页真假难辨的介绍信,受宠若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安在天:“中午的伙食必须保证两菜一汤,菜必须有荤,主食是大米饭或细粮馒头。”

“行。”他低头看手表。

安在天笑了,说:“从你身上,我看到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精细和固执,比如我们谈话开始和结束时,你都会下意识地看手表,这表明你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对我提出的要求,也总是不轻易表态,深思熟虑后才作出回答。”

孙书记也笑了,起身往外走,以至于一直到他拉开门出去,也没有和安在天道声“再见”。

窗外,风更大了,吹得窗户嘎吱作响。

早晨风停了,天空一片蔚蓝,没有一丝云彩。

食堂边门前,领导模样的人正把介绍信和钱交给一个小伙子。领导说:“千万别丢了,丢了就连肉骨头都买不到了。”

小伙子不耐烦地:“都多大人了,丢不了。”

“你别放在外头,里面衬裤还有没有口袋?”

小伙子不理他,跳上三轮车,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领导冲他背影喊了一句:“穿上我的棉猴吧,打个掩护。”

小伙子已经骑到了前门,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熟人,嚷道:“张师傅,中午我请你吃肉。”

张师傅不屑地“呸”了他一口,骂道:“狗嘴里吐不出个象牙来!吃肉?剁了你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