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求存(第5/6页)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钦替她打了帘子进来,想来是刚刚换过家常衣衫,皇帝身上是一袭月白色纱缀绣八团夔龙单袍。皇帝坐在窗下长榻上,闲闲捧一卷书在手,淡金色的澄澈秋阳自雪白的明纸窗外洒落全身,任由光晕染出一身清绝温暖的轮廓,紫铜嵌珐琅的龙纹香炉里燃着琥珀似的龙涎香,整个屋子里弥漫着龙涎香幽宁沉郁的气味,也变得幽幽袅袅,衬着满架书香,倒像是一轴笔法清淡的写意画卷。

皇帝见如懿穿着一身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衬衣[1],月白素净的妆花缎面上,以大红、粉红、碧绿、草绿、香黄、浅绛、湖蓝、深灰、浅黑、淡白等十余种色线织成点点折枝花卉及虫蝶纹样,虽然素净,却不失华艳。

他仰起身笑道:“你倒巧,都与朕穿了一样的颜色。”

如懿含笑行礼:“没有打扰了皇上读书,就算是巧了。”

皇帝搁下书,朝她招招手:“过来坐。”见如懿在榻边坐了,方才笑道,“朕刚登基,前朝的事没个完,一直不得空去看你们。如今你过来,倒也正好。”他看见如懿身后的惢心手里捧着一个红箩小食盒,“带了什么好吃的,好香!”

如懿扬一扬脸,示意惢心一样样取出来,不过是四样小点心,糖蒸酥酪、松子穰、藕粉桂糖糕和玫瑰山楂馅儿的山药糕。

皇帝笑道:“朕正好有些饿了,陪朕一起用一点。”

如懿取了银筷子出来,递到皇帝手中,笑道:“臣妾本想备四样点心,谁知宫里只备了三样现成的。这一味藕粉桂糖糕还是太后赏赐下来的,说皇上原爱吃这个。这两日皇上不得空去寿康宫,所以赏赐给了臣妾,臣妾就正好借花献佛了。”

皇帝取了一块慢慢吃了:“听说皇额娘给你改了个名字?”

“叫如懿。太后说,懿为美好安静。‘林虑懿德,非礼不处。’所以叫如懿。”

皇帝轻吁一口气:“皇额娘的性子,朕在她身边多年也摸不清楚。她给你改了名儿,又是这个意思,大概是不会难为你了。”他握一握如懿的手腕,“今儿早上,朕听说景仁宫皇后过身了,原想着你该去看看,但怕太后多心,也不便说什么了。”

注释:

[1]衬衣: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禊、有五个纽扣的长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长至腕)、半宽袖(短宽袖口加接二层袖头)两类,袖口内再另加饰袖头。是妇女的一般日常便服。以绒绣、纳纱、平金、织花的为多。周身加边饰,晚清时边饰越来越多。常在衬衣外加穿坎肩。秋冬加皮、棉。

如懿低眉一瞬:“臣妾知道,臣妾不去。一去,又是是非,臣妾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不该给皇上添是非。”

皇帝点点头,亲手递了一块山药糕给她:“这山药糕酸酸甜甜的,你喜欢这个口味。”

如懿谢过,打量着四周道:“皇上喜欢壁瓶,本可四时插花,人作花伴,取其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之效,只是如今点着龙涎香,反而不用花草好,以免乱了气味。”

皇帝笑吟吟道:“朕也这样想。所以宁可空着,闲来观赏把玩,也是好的。”

如懿立起身,望着其中一尊瓶身道:“这个图案倒好,不比其他吉祥图案,倒像个什么故事。”

皇帝笑话她:“老莱子彩衣娱亲,这个你也忘了?”

如懿望一眼书架,又见皇帝案上空着,便笑:“皇上素日常看的那本《二十四孝》,怎么如今不在身前了?”

皇帝随口道:“大概是随手放哪里了,回头让王钦去找找。”

如懿似是凝神想着什么:“皇上,臣妾记得《二十四孝》里第一篇是不是闵子骞单衣奉亲?”

皇帝失笑:“你今儿是怎么了?《二十四孝》第一篇是虞舜孝感动天,第二篇才是闵子骞单衣奉亲。”

如懿敛容道:“皇上心存孝道,自然记得清楚明白。《二十四孝》第一篇便是讲虞舜孝感动天,可见世人心中,总是百善孝为先,更以君王作为其中典范,宣扬孝道。皇上才登基,诸事忙乱,来不及走一趟后宫。”她沉吟片刻,“太后,还住在寿康宫里。”

皇帝扬了扬眉毛:“怎么?内务府不是再三请皇额娘去慈宁宫了么?怎么还住在寿康宫?”

如懿微微一笑:“照臣妾看,不是内务府办事不力,而是太后存心将这个表示孝道的机会留给皇上您了。”

皇帝静了片刻,柔和笑容带一点疏懒意味:“朕也想让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可是……”如懿会意,示意宫人们退下。阁中只留了皇帝与如懿二人,皇帝方低低说,“可朕心里,总还是有道过不去的坎。”他的目光转向窗外,有些痴惘,“朕的亲生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