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第6/7页)



容若喜欢化用王次回的诗意,像这句:"一片幽香冷处浓"就是出自《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容若反用其意,谓此时心情还不如芙蓉,芙蓉于冷处还能发出浓郁的香气,人心却如桃花已谢,春光不再。上阕写到春阑花残,春尽人慵。下阕结句除了呼应上阕所写的桃花零落,随风飘飞的凄美景色。芙蓉更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在如影随形的伤感情绪中,伤心的人已经捱到夏天。花瓣不会因为人的惋惜而停止凋谢,时间并不会因为人的悲伤而停止流转。一味地沉湎于伤感中没有任何意义。

王次回的散句在《饮水词》中时时隐现。但评家多不以这种现象为忤,反而赞容若擅于化浊为清,改俗为雅,这种态度也蛮暧昧的,大约是因为王次回不如容若出名,所以不是容若袭了他的诗意,而是他借了纳兰的名气被人知晓。

采桑子

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飞琼字】

唐朝开成初年,有个进士叫许瀍到河中游学,忽然得了一场大病,不省人事。他的几位亲友围坐着,守护着他。到了第三天,许瀍突然站起身来,取笔在墙壁上飞快地写道:"晓入瑶台露气清,坐中唯有许飞琼。尘心未尽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写完,许瀍又倒下睡着了。到了第二天,他又慌忙起来,取笔把墙上诗的第二句改为"天风飞下步虚声"。写完,浑然无知地像醉了似的,不再睡觉了。过了很久,他才渐渐能说话了,他说:"我昨天在梦中到了瑶台,那里有仙女三百多人,都住在大屋子里。其中有个人自己说是许飞琼,让我赋诗。等诗写成了,她又叫我改,她说:不想让世上的人知道有我。诗改完,很受赞赏,并令众仙依韵和诗。许飞琼说:您就到此结束吧,暂且回去吧!就好象有人引导似的,终于回来了。"

许飞琼的典故常被唐诗宋词引用,后用来泛指仙女。白居易有诗:"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苏轼有词:"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瑶台空月明。"读起来都没有容若这阕哽切。

中国的文人惯来胆大油滑,不同于西方文人的冷静严谨,西方人是直接开放,但他们不爱拿圣母,天使来开玩笑。女性是清楚而对等的可交往了解的对象,不需要太多繁复无稽的幻想。因此西方男子思想中并无东方男子对女性的纠结矛盾。而在东方,文化,思想,传统,礼教,交往和婚姻方式,这些都足以让男子对女性产生幻想和隔阂。少年时拘谨难安,见母亲亦羞。然而思想上的处女膜一旦消除,却又十分放诞不羁,无论是儒家的世俗女子还是佛道两教里的女仙,观音和王母,无不在他们幻想的范围内。所以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他们尊重而不神圣,理解而不惟命是从,有时像少年淘气天真有时又是天生反骨的大人。

容若曾有恋人入宫,从《饮水词》来看,是无疑的事,而非一般好事文人的杜撰附会。从上阕首句"彤云久绝飞琼字"来解,即是写恋人在宫中许久没有音信传递,彤云即红霞,道家传说在仙人所居处有彤霞缭绕。玉清是道家所指天上的宫殿,"彤云"和"玉清"略通古典的人就会知道这是指天上的宫殿,容若以此来代指宫禁,这种暗示又合文法,又通情理,文总要讲个含蓄稳重,总不成要他写:"今夜皇宫眠不眠"吧?

"香销"、"被冷"、"残灯灭"说明这又是一个不眠夜。当中情形意境很像林黛玉叹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三个词,三样寻常的东西,带出一副居家图,于平淡中显出精准的力道。只要作者的功力够,其实越是寻常的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感触和共鸣。这也是我理解的"真切"的意思。

全词用的即是采桑子的叠句法。上阕"人在谁边"的反问,使得伊人不在自己身边的孤苦如一杯功夫茶,渐品渐深。下阕写自己在思念里度日如年的漫长等待,却不多言,只是将"静数秋天"这一心思用叠句强调,暗示了流光飞舞,虽然短小却强悍有力地表达了自己期待的心情。"又误心期到下弦。"一句,明写光阴的蹉跎流逝,却又用"下弦月"暗指了自己的心愿始终不能够圆满。

想必有人会置疑,说恋人既然已经入宫,怎么能够传递书信呢?平民百姓是不要想了,像容若这样的人还是可以这样做的。纳兰家是皇亲重戚,两人又是中表至亲,容若本人是皇帝的近卫,在这样特殊的身份和关系下,不但是书信,就是某些稀罕食物,在被允许的时候,方便的情况下,也是可以递送出来的。此事另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可为明证,自然这样的事不会频繁,更不会有露骨言辞。也正为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容若相恋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