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部 第十章 践约(第5/6页)



"谢老佛爷大恩!"

六君子中,只有林、杨、杨、康迷迷糊糊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而谭嗣同和刘光第则梗着脖子不肯磕头。

司事官员高声宣示:

"犯官叩首谢皇上大恩!"

这一次,六君子一齐叩首。谭嗣同磕头如捣蒜,边磕边凄凉大叫:

"皇上,皇上啊!功亏一篑啊,皇上!"

刘光第的额头撞击得刑台砰砰作响,两行浑浊的泪水,挂在他枯瘦的脸上。

监刑官刚毅气急败坏地下令:

"执刑!"

赵甲对着六君子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他低声说:

"这就送各位大人归位。"

他提起一口气,排除掉私心杂念,将全身的力气和全部的心思,集中到右手腕子上。他感到,屠刀与人,已经融为一体。他往前跨了一步,伸出左手,攥住了刘光第的辫子梢。他把刘的头尽量地往前牵引着,让刘脖子上的皮肤抻得很紧。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眼就瞅准了刘脖子上那个走刀无碍的环节。他将身体转向右侧,正要让刀随身转、轻轻地旋下刘的头颅时,就听到看客的队伍里一声长嗥:

"父亲——"

只见一个身材瘦长、披头散发的青年,跌跌撞撞地扑了进来。赵甲在臂下的刀即将与刘的脖子接触时,猛然地将刀收起。他的手腕,分明地感觉到了那柄急于饮血的"大将军"下坠的力量。那位踉跄着扑上来的青年,正是他几年前在西直门外小庙里见到过的刘大人的公子刘朴。一股被严肃的职业感情压抑住、多年未曾体验过的悲悯感情,水一样从他的心头漫过。从木呆中清醒过来的兵勇们,端着红缨枪,乱哄哄地追上来。监刑官刚毅大人,惶惶张张地站起来,尖声嘶叫着:"抓住他——抓住他——"他身后的侍卫们,拔刀出鞘,一拥而上。就在他们手中的刀枪即将伤及刘朴的身体时,他已经跪在地上,面对着刚毅,磕头不止。兵勇们愣住,傻傻地看着这个涕泪交流、满面黄土的俊俏青年。他衷声求告着:

"大人,开恩吧……小的愿替父亲受刑……"

刘光第抬起头,哽咽着说:

"朴儿,你这个傻孩子……"

刘朴往前膝行几步,仰望着台上的父亲,泣不成声地说:

"父亲,让孩儿替你死吧……"

"我的儿……"刘光第长叹一声,枯槁的脸上,五官痛苦地扭歪着,说,"为父死后,不必厚敛,亲友赙赠,一文莫受。灵柩不必还乡,就近寻地掩埋。诸事完毕后,与你母亲速回四川,切勿在京都淹留。我之子孙,可读书明理,但切记不要应试做官。这是为父最后的嘱托,你速速口去吧,不要在此乱我的心志。"说完这席话,他便闻住眼睛,伸直脖子,对赵甲说,"老赵,动手吧,看在我们交好的分上,把活干得利索点!"

赵甲眼窝子热辣辣地,眼泪差点儿流出眼眶,他低声道:

"请大人放心。"

刘朴号啕着,膝行到刚毅马前,哀求着:

"大人……大人……让我代父受刑吧……"

刚毅举起施袖遮住面庞,道:

"架出去吧!"

几个兵勇上来,把哭得昏天黑地的刘朴拖到了一边。

"执刑!"刚毅亲自下令。

赵甲再次抓住刘光第的辫子根儿,低声说:"大人,真的得罪了!"然后,他将身体闪电般地转了半圈,刘光第的头颅,就落在了他的手里。他感到,刘的头沉重极了,是他砍掉的所有头颅中最沉重的一颗。他感到握刀的手和提着刘头的手都有些酸胀。他把刘的头高高地举起来,对着台下的监刑官大喊:

"请大人验刑!"

刚毅的目光,往台上一瞥,便倏忽跳开了。

赵甲举着刘头,按照规矩,展示给台下的看客。台下有喝彩声,有哭叫声。刘朴晕倒在地。赵甲看到,刘大人的头双眼圆睁,双眉倒竖,牙齿错动,发出了咯咯吱吱的声响。赵甲深信,刘大人的头脑,还在继续地运转,他的眼睛,肯定还能看到自己。他提着刘头的右臂,又酸又麻;攥着的刘辫,似一条油滑的鳗鱼,挣扎要从汗湿血渍的手里滑脱。他看到,刘大人的眼睛里,进出了几点泪珠,然后便渐渐地黯淡,仿佛着了水的火炭,缓慢地失去了光彩。

赵甲放下刘光第的头。看到死者脸上表情安详,他心中顿时安慰了很多。他默默地叨念着:刘大人,俺的活儿干得还够利落,没让您老人家多受罪,也不枉了咱们交往了一场。接下来,他在助手的配合下,用同样利索的刀法,砍下了谭、林、杨、杨、康的头颅。他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向六君子表示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