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2/3页)

一九三九年十月的栏目下有如下一段记载,是从当地报纸上剪下的一则报道,其时德国已攻占了波兰,英国对德宣战了:

本镇荣幸地成为巴利圣典会学术年会的主办地。镇长莅临出席于本镇图书馆举行的学会特刊发行仪式。卡罗琳·阿古斯塔夫人在致辞时特别感谢镇议会及镇长本人的援助……值此危乱之际,惟愿默克夏姆可以安然度过无可避免之战争……出席者包括来自泰国、日本、新西兰及美国的学者……镇长先生为赞助英国学术研究,特无偿提供本镇图书馆之许可场所,以供学会不应之需。

这段文字,让高木繁护的默克夏姆之行得到了印证。除了那张剪报,里面还附有一张当时活动的合影。发黄的照片上,第一排靠右首站着一个东方人。直子认出了祖父。高木繁护那时的样貌很清瘦。

可惜,在六个卷宗里,关于圣典会的记载仅此一则。

直子又请主事拿出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的卷宗。此后就再也没有与圣典会相关的记载了。两人都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请主事复印了那份剪报。

“圣典会的情况,您是否了解?”

主事摇摇头。那时他还没出生哩。不过,他可以问问夏洛特夫人,哦,就是进门时戴玳瑁眼镜的那位,她父亲担任过本镇的图书管理员。一九三九年时她也才六岁,但不妨问问。本地目前没有佛教僧人,没有佛教徒,也没有东方的寺院。只有一户巴基斯坦人,不过本镇并没有清真寺,他们那家人每个星期五得跑到巴思市去做周礼拜。

主事凑在夏洛特夫人耳朵边嘀咕了几句。夏洛特夫人似乎有些耳背。

“哦,那些教授,我还记得。”

她唠唠叨叨地回忆起来。不过,说了一大通,都在讲她自己战时的童年往事。直子将剪报递给她,还有那张合影照片。她指着照片上的高木繁护,问老太太:“您认识这个人么?”

夏洛特夫人仔细看起照片来,半晌才肯定地回答:“这个东方人,我见过,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日本人的名字在英语里很拗口,不是么?他是您祖父?”

“是的。您刚才说我祖父曾住在默克夏姆?”

“您祖父在镇里住过一段时间。我在家父的书房里就曾看见他们聊天来着。”

更多的情况,夏洛特夫人也没有印象了。

临别前他们问主事要了一张镇区地图,也许会派上用场。然后,又顺便打听了一下温泉公寓的具体方位。

从镇公所前的小广场往东南方向走不多远,就可看见一排常绿灌木。沿着灌木间的一条砾石小径,再往里走,就是温泉公寓了。现时,那里由“摄政连锁饭店”经营。

入住后,他们在镇区内又逛了一圈。镇子很小,一会儿就兜完了。往下该怎么办两人谁都没什么主意。宋汉城一点没有心急的样子,他似乎已经有所预感。晚饭前,他们各自回房休息了一会儿,一边研究手头资料,一边耐心等待着夜晚的到来。

到了晚饭时间。温泉公寓的小餐厅里,只有五六位客人在用餐。这里的家具陈设都有些年头了,尽管稍显寒酸,却也别有意趣。

刚落座,穿着本地传统服装的侍者捎来了口信,令人意外,却又在预期中:若他们两位晚上没有其他安排的话,夏洛特夫人邀请他们参加本地的一个私人聚会。侍者画了张前去赴约地点的路线图,那是小镇西面的一处私人牧场。

直子和宋汉城相视一笑,夏洛特夫人也许回忆起了什么,或者找着了什么旧照片要与他们分享吧。他们在这里已然受到了某种关注。

饭毕,两人回房间换上了稍正式的衣服后就出发了。直子穿的是上次去贝尔律师办公室的那件大红色风衣。

暮色柔和地铺洒在四周平缓起伏的山坡草场之上,天穹暗沉处,一弯新月正缓缓升起。

直子一开始并没按地图指引的方向开,而是朝着相反方向,往前开出很长一段路,才在一个路口停了下来。四周静谧无声,远处镇里居民家中已亮起了灯火。他们黑着灯在车里待了好一阵。

车子继续发动了起来,直子向右拐上了一条岔道,开出很久过后又向右拐,这回,他们已经上了镇外的巴斯道。按照侍者的提示,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小教堂处要拐上一条向北的小道,小道两旁遍植泡桐。直子让汽车缓缓而行,车轮碾压着路面上的落叶,那簌簌声如此的悦耳而宁静。

笔直的乡村道路上一路不见行人和车辆。这是条上坡路,两边都是开阔的农庄。到坡顶处,直子再次查看前行路线。坡下约两百米处有两条岔道,一条仍向西行,一条则拐向了东北方的另一条上坡路。

开到岔道口,一块不起眼的路牌标出了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