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红色交通线(第4/7页)

一名男子听见敲门声,出来开门。 

门打开了。 

“你是?” 

资历群微笑着开了枪。*的枪管冒出一缕青烟,声音很闷,男人栽倒在地。资历群一脚把尸体踢进门,大踏步走进去,随手关上门。 

资历群把男子的尸体拖进房间。 

房间里,一家三口正在吃晚饭,突然看见一个穿皮衣的男人拖了一具血淋淋的尸体进来,惊骇不已,于夫人赶紧用手挡住孩子的眼睛。 

“你是谁?” 

“我是你姑妈的亲戚,你姑妈生病了,请你回去一趟。” 

于先生的脸上立即兴奋起来:“是、是你们来了。” 

“还有一条狗在哪儿?”资历群问。 

“他,他出去买酒了,马上就回来。” 

“去拿行李,马上走。” 

“可是,可是他们在外面还有人。” 

“汽车里的两个,已经回老家了。”资历群说,“咱别当着孩子说这些。快,拿行李。” 

一家人手忙脚乱地开始行动。 

资历群端着一把枪,大刺刺地坐在楼梯上,眼睛直愣愣地瞪着外面,耳朵一跳一跳的,听着外面的动静。 

一阵脚步声传来。 

一名特务推门进来,眼睛瞪得很大。 

“你是谁?” 

坐在楼梯上的资历群,微笑着抬手一枪,特务扑倒在楼梯口。资历群身后的楼梯上,横躺着另一个男子的尸体。 

房间里显得阴气沉沉。 

资历群拨通了一个电话。 

街口电话亭里,贵婉在等电话。 

“喂。”贵婉说。 

“回家了。”资历群说完,挂了电话。他转身看看楼梯口的男子,男子还没有断气,奄奄一息。 

“饶命啊,饶命。”特务*着。 

于先生一家三口已经拿好行李了。 

“你们先出去,车在门口等。” 

于先生一家匆忙离去。 

资历群在那名痛苦不堪的特务面前蹲下,问:“哪国人?” 

“满洲……” 

资历群拉开保险。 

“不,不,中国,中国人。” 

“中国人是吧?” 

“是、是、是的。” 

“为什么给日本人做事?” 

“为了、为了一口饭吃。” 

资历群点点头,说:“下辈子记住了,人啊,不能有奶就是娘。” 

“别,别……” 

“我做事喜欢不留活口。” 

资历群抬手一枪,子弹穿过特务的胸膛,殷红的血浸透在楼梯口上,血迹渗透到地板上。 

“无活口。我就能活得久一点。安排事情,一定要瞻前顾后。”资历群回手一枪打掉了房间里挂的照片框。 

他划了根火柴,点燃几张照片。然后肆无忌惮地踩在血迹上,一步一步离开现场。 

贵婉和资历群开着一辆滨江省警务厅哈尔滨警察局牌照的汽车,带着于先生一家三口趁着茫茫夜色逃离了险境。 

晚上十点二十分,一声汽笛长鸣,一辆列车载着于先生一家前往德国柏林。他们将在柏林转车,前往莫斯科。 

资历群和贵婉一路潜行相随,通过长达数千里的边境线,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至此,“沙漏”资历群全面接管了上海交通线行动小组,而他的组员,“烟缸”贵婉、“茶杯”朱惠儿、“瓶子”露西,在资历群的领导下,路线渐成规模,接送重要人员达到22次,屡次获得上级表扬。 

每一次任务“交接”,都像是一次长途旅行。 

资历群和贵婉在工作中滋生出的爱情火苗终于点燃了“心”花。 

花开并蒂,连理成枝。 

回忆荡漾着一丝丝甜美,浪漫,永恒的“春天”意境。 

资历群的脚步终于停驻在厨房门口,夕阳的余晖用最后的力气,把资历群的影子投射到古老的墙壁上,狭长,神秘。在一对兄妹重逢的另一侧隐现的影子,像一片浮云一样飘动,冲淡了厨房里的欣喜和温暖,厨房瞬间变得像资历群手中的鸟笼。 

“大哥,大嫂,新婚快乐!” 

一桌子的佳肴,让资历群感到家庭的温馨和内心的平静。 

他微笑着看着妻子和兄弟,这两个他疼爱的人,同时,他也知道,他是他们心目中所敬爱的人。 

人,得一知己足矣。 

推杯换盏,三人微醺。 

“小资,你在巴黎从事什么工作?”贵婉问。 

“从事艺术工作。”资历平答。 

“艺术加工。”贵婉故意强调一句。 

“我从不加工艺术。艺术加工可是技术活。”资历平说,“嫂嫂,你要愿意出笔大价钱,我能把全欧洲最值钱的画,‘加工’给你。” 

“是吗?” 

“你可以挂你们家墙上。” 

“挂个赝品。” 

“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