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虫术(第3/6页)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说大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艺文类聚》卷11与《太平御览》卷 82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也。”《水经注》广柔县说:“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而北川也同样有一座石纽山,山下就是石纽村,除了石纽山和石纽村之外,北川境内的大禹文化遗迹还有禹穴沟、“洗儿池”、“刳儿坪”、“禹母床”、“禹母池”、“血石”和相传为扬雄所书的阳刻篆书“石纽”等与大禹降生相关的遗迹,以及表达大禹故里人民世世代代崇尚大禹的相关纪念设施“神禹故里”坊、“禹王庙”、“禹王宫”、“岣嵝碑”、“金锣岩”等。

其中又以禹穴沟被认为和大禹的关系最为密切,禹穴沟是一条长约数公里的峡谷。文化原生态保存十分完好,因沟内有三处“禹穴”石刻而得名。一处是在禹穴沟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禹穴”碑刻;二是位于金锣岩崖壁上李白所书楷书“禹穴”,“径大八尺,仙才天放”;三是位于一线天崖壁上的虫篆体“禹穴”,相传为大禹所书。但根据近年考古发现的巴蜀古史新证——《东汉景云碑》考证,此处“禹穴”二字可能是禹后七世王伯杼回蜀寻宗所题。

可不管是哪一种,大禹是在西川羌人聚居地的石纽山出生,终归是没有人反驳的,而最终肖炘杰和沈教授决定先前往这里,依然是和姒国军的提示分不开,毕竟这个地方,有可能盛放有即便在现在看来都无比神奇的“息壤”。如果能够找到息壤,不说别的,就算是当今的建筑界,怕是都会引之沸腾不已,这完全有可能引发建筑界的一场革命。

两天后,当准备充分的众人,乘车来到石纽村,肖炘杰刚进入村子不就就感受到了一点异样的目光,正当他疑惑地顺着这目光的主人看过去的时候,却突然呆住了。

柳衡!

最让他感觉到惊讶的是,柳衡脸上的那些黑色的符文不仅完全消失了,而且凸出的眼球也缩了回去,或许与正常人相比还是微微凸出,但不仔细看却绝对没有办法发现。更加让肖炘杰感觉眼球都快瞪出来的是,今天的柳衡居然穿的是一身休闲运动服,头上扎了个马尾,看上去充满了青春活力。这种打扮,他可是从来没有在柳衡身上看到过。

“怎么,看傻眼了?”

“没,我只是在看这是谁家老姑娘居然还在这假装学生呢……”

“你敢说我老?”柳衡顿时柳眉倒竖,一股煞气从身上弥漫开来,如果眼神能够杀人,怕是肖炘杰现在已经被刺了无数个窟窿。

“喂,你们两个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就不要吵了好不好?很肉麻的。”苏从云吹了一声口哨,然后旁若无人地走开。

沈万年也是摇摇头说道:“唉,还是年轻好。”萨迦德则给了肖炘杰一个鼓励的眼神,而丹木,直接酷酷地走过来,朝他竖了一下大拇指,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开。

肖炘杰和柳衡顿时尴尬起来,不管怎么说,刚才两人那些对话和眼神交流,已经将两个人完全出卖了。

不过两人很快就释然,随既跟了上去,不过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两人故意掉在了最后面,和前面的丹木相隔都至少有二十米。

“你好像变得更漂亮了啊,我的圣女大人。怎么样,被人崇拜的滋味好过不?”肖炘杰打趣道,柳衡白了他一眼,低声道:“你倒是过的自在,却不知道这些天我到底受了什么苦。”

“你那有没有想过我?”

“鬼才想你。”

肖炘杰正要说什么,突然想起丹木的听力好得变态,又落后了脚步,小声地嘀咕道:“这个距离,他应该听不到我们说什么了吧?”

谁料丹木突然转过头来,很正经地说道:“你们放心,我就算听见什么,也会装成听不见的。”

肖炘杰和柳衡都不禁哑然,看着丹木照样一本正经地埋头继续赶路,两人却已经囧得说不出任何话来了。

当天晚上他们就住在附近的一户农家里,这次所有人都准备充分,带了不少东西。有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够长期携带的,因此到了当地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向导。

有钱果然好办事,不过是半天功夫,就让他们招募到一个四十多岁的当地向导,据说这人走遍了小半个龙门山脉,对这里的山山水水,眯着眼睛也能不会迷失方向。

另外他们还招募了大概七八个民夫,有了这些人一起携带装备,也就轻松多了。不过,人员一多,事先准备的食物明显就不够用了,大家罗列了所需要的,然后再度分头采购了一些回来。当然,在这旅游区附近,比起县城里要贵上许多,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