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晴天霹雳(第5/6页)

杨锦帆高喊道:“我没有什么罪行!我要提出强烈的抗议!抗议!你懂吗?”

张女士平静地看着他,“杨锦帆,你回去以后,要认真反省,深刻检查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幡然悔悟,交代自己一生的罪恶,争取人民的谅解和政府的宽大处理。”

监狱牢房里,杨锦帆蹲在墙角,正低着头抽闷烟,袁家声靠了过来,“老杨,你说你是不是自找罪受,在外面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找什么证明,这下可好,进来就出不去了。”

杨锦帆抱着头道:“我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袁家声叹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去年,国民党撤退台湾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跟着跑呢?”

杨锦帆怒目圆睁,“哼,我宁肯死在共产党的监狱里,也不跟国民党跑,那是个腐败透顶、祸国殃民的党,我恨透他们了。”

袁家声道:“可你为党国也立过大功勋哪,我原来早就听说过破译了日本密电码的人,原来就是你啊,你这样的人才,他们不用,还要判刑,嘁,真是可惜了。”

“判刑?哎,老袁,你说我这样的罪,会被判多少年?”

“判多少年,全凭你的造化了。但据我所知,凡是国民党军统的特务,都是死刑啊,共产党能不跟你们算总账吗?原来这个铺,就被拉出去毙了,他就是军统的。”

“毙了?毙了!”杨锦帆突然狂笑了,“哈哈哈哈,想不到我杨锦帆爱国抗战,到头来却要落个冤死鬼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呀!不行,我要上诉!”

“上诉?”袁家声觉得他的想法太幼稚可笑,“我的老兄啊,在上海,军管会就是最高权力机关,既没有上诉的先例,也没有上诉的地方。除非,你有本事逃出去。”

杨锦帆突然感到胸口痛,用手捂住胸口,蹲到了地上。袁家声急忙问:“哎,怎么了老杨,你脸色怎么那么难看呀?”杨锦帆苦笑道:“我……我心脏不大好,你扶一下我。”袁家声关切问道:“要不要叫医生啊?”

“他们会管我的死活?还是让我躺一躺吧。”袁家声扶着他躺到床上,又给他倒了杯水,扶着杨锦帆喝了几口。

军管会办公室。

中年干部李茂堂穿一身布军装,满面胡须,瘦高个子,目光炯炯。他正伏案看着一份材料,穿着军装的老潘推门而入。

老李抬头道:“老潘同志,这个杨锦帆的案子我看要慎重啊,这么快就出判决,是不是有点轻率了?”

老潘道:“这个杨锦帆啊,对我们抓他非常不服气,甚至还质问审案人员,差一点儿就拍了桌子。”

老李耐心地说:“多数人被捕,总是火气极大,特别是那些自认为无罪的人,呼喊顶撞,拍桌子骂娘在所难免。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要以理服人。我们司法人员的道德、修养、认识、情操都要很高才行啊。”

“老李,这些大道理我都懂,但是他的案子太特殊、太复杂,也太奇怪了。他在军统干了10年,可他自己却不承认干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一件也没有,这可能吗?”

“可能不可能都不能凭猜测,一定要有证据,我们对人家要负责任。有人硬说他一定干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我现在还看不到证据。”

老潘不以为然,“证据?你看他那副样子,一副眉眼不正,哼,心里一定有鬼!”

“老潘,我们搞司法的,千万不能以貌取人,不然,很可能会出冤、假、错案。”

“我办的案子都是铁案,对这种老反革命更没有什么冤假错。”

老李劝道:“老潘同志,我们执法人员在定案之前,头脑中绝不能先认定被审问的人有罪,不然就是先入为主,不可能客观公正地办案。你说他干过对共产党不利的事情,有证据吗?还没有嘛。他的上诉材料里提到曾经给新四军搞过一批重要的兵工厂机器设备,我看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潘双手一摊,“怎么证明?这些新四军干部上哪儿去找?解放后,这些干部转业的转业,提拔的提拔,调离的调离,原单位早就解散了。”

老李道:“要去找,总能找得到,事在人为嘛。实在没人去,我去。”

“老李,对一个国民党军统的人,没必要这么认真,也不值得你这么重视。军统在国民党逃跑前杀了我们多少同志啊?你还要去调查,我看最后,你查了一圈了,他该是啥还是啥,说不定还是个潜伏下来的特务呢。”

老李说:“作为一个审判员,要设身处地为人家想一想,如果你也无端被捕,你的心情会如何啊?况且,他也为革命作过很大贡献,他老婆也是个老地下,是个女英雄、女烈士,这一点无可争辩,我们更要认真对待,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