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级台风(第5/11页)

“这个老东西,真是狡猾透顶。我们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以挽回败局,你看呢,小林君?”岩崎既惊且气,语气中透出一种无奈和恐慌。

“他可能闻到了什么?”小林英夫故作镇静地说,“这个老不死的家伙嗅觉超级灵敏,头脑更是老到精明,我们别忘了,他可是经过一次大战战火历练的间谍油子。这一回,我们算遇上真正的对手了。他一个动作就把我们全甩了,18个人,3层堵截,6套方案,全成了美丽的肥皂泡。”

岩崎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德莱恩很可能已知道行踪暴露了,不仅提前启程,而且变更了降落地和转机地。如果他一到里斯本,再立即换乘其他航班飞往印度新德里或别的什么地方,或者他改乘其他交通工具横穿欧洲大陆,那要找到他可就难了,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找一条鱼一样。

不过,现在欧洲还没有直通中国香港的航班,所以他必须要在中途转机,但万一他不在新德里转机呢?那样的话,他们精心布下的前两张网就彻底落空了。当然喽,他们的第三张网在中国香港严阵以待,可如果德莱恩不经过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呢?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为什么非是中国香港?越南、缅甸都有这种通道,而且中国的东北也有。

一阵恐惧袭上小林心头,他眨着狡黠的小眼睛对组长道:“岩崎君,我估计德莱恩的行踪根本就是有意施放的‘烟幕弹’,完全是个骗局,我们都上当了。骗子就是骗子,什么时候都不会改邪归正的,怎么会把自己真实的出行路线和时间告诉第二个人?依我看,只要他在里斯本一落地,就是我们失败的开始。”

“所以说,小林君,我们必须在里斯本截住他!”岩崎毋庸置疑地说。

小林挠着头皮,感到毫无把握。“真要命,截住他?我看难了,伦敦距里斯本2000来公里,飞机要飞3个多小时啊!如果现在有班机,也许还赶得上。如果今天没有班机了,我们就只有望洋兴叹了。”

岩崎听了这话,就像通了电的电锯一样一下从沙发上弹起来,立即拨通了日本驻英国大使馆武官的电话。当大使馆武官得知事情已万分紧急之后,立即查问了航班情况,不幸的是,两天之内都没有飞往里斯本的航班,只有2小时之后有一班运送货物和邮件的货机,武官已经通过机场的内线预定了3个位子,还是在货舱里。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3个位子总比没有位子强,岩崎立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再去弄一个大木箱子来,把另外4个特工装进去,把人当成货物装上这班货机,这样他们6个人就能在5个小时之后赶到里斯本了。

“K行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但吊诡的是,一番血腥厮杀,一阵索命弹雨,一场悬崖边上的汽车坠崖“事故”,让事情有了出人意料的转机,双方的角色互换了,追猎者成了被猎者,那个“该死的”人没有死,那些“不该死”的人,却死了,而且一次死了6个。

5天后的中午11时45分,空间换到了印度加尔各答机场候机楼大厅。

此时正值航班起降的高峰时刻,各国的旅客蜂拥而入,有许多穿着不同时装的旅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提着大包小包和旅行箱。扩音器里轮番播放着当地的民族音乐和十分蹩脚的英语广播。这里到底是一个国际性城市,同时也是欧亚两洲的门户。所以,欧洲人甚至比印度本国人还多。

因为在战时,英国警察大多腰挎手枪,手提警棍,在各个出入口严密监视和盘查进出的旅客。安检站入口处有一名英国警司在执勤,旁边站着两名制服笔挺的印度本地警察在维持秩序。每个旅客的行李都必须打开,而且搜身也是必需的程序,许多旅客都露出焦躁不安和抱怨的情绪。

离安检处不远的一个偏僻的角落,有一个留着山羊胡须、一头卷发的中年男子,鬼祟而又紧张的目光正从一张英文报纸的后面悄悄地窥视着安检站的入口处。

这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乔装的岩崎。

时隔不久,德莱恩终于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只见德莱恩中等个头,微胖,圆脸,略微谢顶,腆着一个啤酒肚大摇大摆走来,穿一身休闲西装,神情显得潇洒又轻松。

岩崎骇然变色,心里惊叫一声:“是他,就是他!”神经像被锋利的刀刃割了一下,“这个老不死的间谍油子终于露面了。”岩崎从报纸的侧面紧紧盯着德莱恩的一举一动,久久地打量着,偷窥着,他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个糟老头儿与通常意义上的身手敏捷、步履矫健、力敌群雄的间谍联系起来。他竟是这样一副德行,一副悠闲的模样,不知道的人,完全会把他当做一个退了休的大学教授或一个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酒色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