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合契(李光北、陈东)(第3/6页)

所以,陈东很快便答应了沈严的请求。当时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一查竟然会引发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他更没想到,这一查竟会让他与一个预料之外的人有了交集……

对李光北这个人,陈东其实是早有耳闻的,他是H市商界大鳄李兴国的儿子。李兴国出生于60年代,经历过“文革”,又上过大学,有着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李兴国很敏锐地发现这是从商的好时机,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下海,靠着出众的头脑与大胆的作风,他很快便干出了一番成绩,成为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那个时候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所以发家的人里面有不少人的路数都没那么清白,李兴国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李兴国也开始逐步规范企业的行为。由于李家积威已久,加上由庞大产业支撑起的强势,所以,李兴国在H市甚至整个东北的商界都可以呼风唤雨。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李光北,继承甚至可以说是发扬光大了父亲的特点。李光北刚开始接管企业的时候,有的企业想趁李光北立足未稳对远洋集团下手,结果李光北一边使用美人计、反间计逼得对方父子反目,一边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取得了对方的账务文件,抓住其中的虚假账目等严重问题直接捅到了省税务厅,将对方企业打得一蹶不振,从此一役立威。这么多年来,黑道白道想对李光北下手的人不少,但都没有成功。而且,李光北此人可以说是“睚眦必报”,凡是想对他动手的人,他都会加倍奉还,毫不留情。

所以,当陈东从沈严那里听说泄露给他消息的人是李光北时,他真是毫不意外。

其实对从丁荣钦的案子中查出什么问题,陈东并没有抱那么大的希望,所以,当他发现丁荣钦的手机被调包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多年办案的陈东早已练成了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确定,眼前这部手机绝对不是丁荣钦的!

竟然有人敢从检察院的证物库里偷换证物?!真是无法无天!

然而,这做法看似胆大妄为,但细想起来却也没那么危险。丁荣钦的死,自杀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警方也只是例行调查而已,并没有太过重视。后来调查此案的警察死了,所有的注意力全被杀警案吸引了过去,这最初的“导火索”,反倒被人遗忘了。而且现在事情又过去了一年多,这案子几乎成了一个死案,这次如果不是沈严提起,根本不会有人再来翻这些证物。而且,就算是复查,这部新手机与原来那部手机几乎毫无二致,如果不是自己记得原来那手机壳上有个细小的伤痕,根本不会发觉证物被掉了包。

证物库内的证物被调包绝对是重大事故,于是陈东立刻将此事报告了上级。检察院立刻开始对此事展开调查,而调查结果更是令人吃惊,居然是有人买通了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而且还是在案发后不久就动了手脚。

那一刻,陈东立刻意识到,当初的案子背后绝对有大问题。

可是,真凶会是谁呢?

很奇怪,陈东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李光北。

原因有两个:首先,当初的案子已经尘埃落定了,尽管H市公安局闭口不谈,但是“查案刑警做伪证嫁祸嫌疑人”的风声,还是多多少少地传了出来。而且,案子败诉后,沈严调离,姜建东辞职,H市的公安局检察院在此案中丢了大脸,绝对不会有人再主动碰这个案子,李光北完全没有必要再弄这一出来掩盖真相。

其次,是当初李光北和他说的一句话……

那还是去年七月的事情,当时李光北的案子刚刚结案。一天,陈东和朋友去吃饭,竟然在饭店里偶然遇到了李光北——陈东当然认识李光北,可是他没想到,李光北居然也认识他。

“陈检察官,说起来我应该跟你说声谢谢,上个月的那起案子,如果不是你发现问题,我可能就要被人冤枉了。”

刚听到这句话时,陈东以为李光北是在嘲讽自己,可是当他看到李光北的眼睛时,他意外地发现,说这句话时,李光北的眼神很真诚,完全不似作伪。陈东毕竟已工作多年,对自己的眼力还是有几分信心的,所以那时他就曾经怀疑过,李光北是不是真的不是杀害那个警察的凶手。再加上最近两次,陈东在与沈严通话时发现,沈严提起李光北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厌恶语气,所以陈东暗自猜测,沈严会不会是得到了李光北的什么暗示……

“所以说,你是查到了什么才告诉给沈严,让他重查旧案,借机替你复仇的,是吗?”

这倒的确符合你睚眦必报的作风。

“那么,你还查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