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2/5页)

我点点头,表示明白。“当年旧事,我放在心里就是了。眼前有一事,想请荣老帮个忙。”“说。”他摆摆手。

“想请荣老帮我叫上一批人挖掘张宅。”荣老脸色一凝,问:“为什么?”

“有些秘密,只有挖开张宅才能明白。”比如说白铃的尸体究竟在哪里?张宅地下室里究竟潜藏着什么秘密?

荣老犹疑在三,终于摇了摇头,说:“年轻人,你听了我说的事,怎么还不觉悟呢?这女人活着不是普通人,死了也不是普通鬼。她很恨平凉人,我不想拿平凉人的性命冒险。”

我知道他的害怕已根深蒂固,要说服他难度很大,想了想,说:“没关系,我们会雇用外地人,政府方面我们会打好招呼,但你也要约束平凉人不要出面反对。”荣老与左右交换了眼色,缓缓地点了点头。

依仗段先生的金钱与关系,一个小时后,挖掘工作很顺利地展开了。百来号民工挤进了镇东的斜坡,裸着膀子挥舞着锄头铁镐,这幕热火朝天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大跃进时的宣传画。

刚开始不久,有个民工扬着一本黑皮本子大叫:“捡到一个本子。”

那本子自然是交到我手里,是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黑色真皮封面受潮又受日晒,裂缝交错,上面沾着青草碎末和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腥味。我翻开,扉页里夹了张照片,我试着抽出,发现它已粘在上面了。是一张黑白照,照片泛黄起毛边了,照片上的画面被雨水泡烂了,很模糊。从露在外面的半张照片,大概可以看到一幢老房子,房子后面是绵绵的青山。这景致似曾相识。我拿着它比画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照片上的房子就是张德方祖宅的,可惜上面的人物已经看不到了。

我疑惑地看着手中的笔记本,日晒雨淋的痕迹,说明这本子掉在这里已有些时日了。是属于谁的呢?为什么会有张宅的旧照片?笔记本里的纸张差不多都粘到一块儿,不过第一页还是清晰可看。第一页上日期一栏写着2003年5月13日,主文是一大段英文,大致意思如下:今天翻看爷爷旧时工作笔记,掉出一张旧照片,看样子应该就是爷爷笔记里频繁提到的张德方先生与他的女儿张盈吧。不知道那位张盈还活着吗?算起来,她应该有七十来岁了……

工地上忽然起了一阵嘈杂声,我合上笔记问:“怎么了?”

工人们纷纷大嚷:“有尸体,有尸体,还是无头的。”我与小黄相视一眼,白铃的尸体终于出现了。走到近处一看,在一个半截水缸里蜷着一具无头白骨,水缸应该是张宅厨房里的,就是不知道当初段瑜怎么会挖到这里,将白铃的尸体埋下。

小黄打电话通知要好的警察,我吩咐民工将水缸和尸体附近空出来,继续往下挖,既然厨房露出来,那么地下室也不会远了。果然很快地,听到镐、锄等工具撞到石板的声音。大家纷纷叫嚷:“挖到了,挖到了。”

土制手榴弹的威力有限,地下室并没有毁掉,石板残留烈火烧灼的痕迹。我走近,满怀紧张地看着大伙儿将石板撬开。撬开第一块石板时,一股恶臭蹿了出来,真是臭,混杂着霉味、腥味,还有类似排泄物味道。本来围着的大伙儿纷纷捂鼻退后。

“继续把石板撬开呀。”我捂着鼻子说。

那几个民工愁眉苦脸地相视了一眼,无可奈何,继续举了锄头撬石板。一块又一块,忽然撬石板的民工停住了手中的动作,发出惊讶的声音:“咦,里面有人!”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地下三米,怎么可能呀?大家纷纷将脑袋凑近坑边细看。我心中一动,拨开攒动的人群,挤到中心低头一看,黑沉沉的地下室里一颗白发苍苍的脑袋,煞是醒目。

真的是人,全场哗然。

这般的喧闹,那颗人头却一动不动。我感到不安。这时眼睛适应了黑暗,看清楚地下室里的部分情况。那人蜷成一团,躺在桌子上的,也就是在昨晚幻觉里看到的安放小型迷宫的桌子。像极了平时躺在垃圾堆附近的流浪老人,甚至更糟。

民工们加紧撬石板。无限天光照亮了地下室每处,于是所有的人都厌恶地连退了三步,又好奇地捂着鼻子张望。下面的光景实在是糟糕,不是找不着言辞来形容,而是描述都觉得恶心,能做的就是尽量不想它。

大家眼巴巴地看着我等待指示,我犹豫再三,一咬牙强忍恶心跳了进去。一脚踩在一坨黑黄黏状东西,尽管我已避免想它是什么东西,可胃还是神经质地收缩。走到桌子边不过几步,却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行走。我的头顶聚集了几百道目光,又诧异又佩服。

这时我已经看清楚桌子上的人,除了白发,她身上全是黑糊糊的。穿的衣服,假如还能称为衣服的话,与身体浑然一色。她的脚边有一条破被子,或者也可称为破棉絮。一只手搭在桌子上,黑瘦枯干,像一个大大的问号。是我言语贫瘠,难以明言眼前的境况。脏乱恶心都不足以形容,几十万个惨字也许能概括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