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紧急会议(第2/2页)

陆岱峰在说出自己的计划之后,没有像以前那样让大家讨论一番,而是直接将自己考虑好的安排布置下去:“凌飞,你负责查清杨如海同志的关押地点,然后与克明一起制定出营救方案。”

凌飞和李克明都点了点头。

陆岱峰又说:“既然我们可以肯定是叛徒出卖,那么,杨如海同志的真实身份敌人肯定已经掌握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恐怕只能采取武装营救了。克明,你回去之后立刻命令行动队做好武装营救的准备。这是我们保卫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武装行动,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需要什么就直接跟如林说,由如林负责准备。”

在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以后,经常有党员被敌人逮捕。营救被捕人员也就成了保卫处的一项重要工作。保卫处营救被捕人员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方式是“律师辩护”。如果被捕的同志是在租界被巡捕房抓捕的,并且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保卫处便会聘请律师出庭辩护,对被捕者进行合法营救。

第二种方式是“行贿买通”。也就是花钱买通有关敌方人员,争取其以无“罪”为由释放被捕者。

第三种方式是“内线解救”。即利用在巡捕房和敌特机关中建立的特情关系,根据不同情况相机解救。

第四种方式是“武装营救”。这是营救被捕人员的非常措施,只有在前三种营救方式无济于事后,才铤而走险,利用敌人将被捕者由租界引渡到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淞沪警备司令部,或由上海转解南京、苏州等地的机会,途中劫持。

当然,前三种营救方式主要是在被捕人员的真实身份没有暴露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或者是虽然暴露了真实身份,但被捕人员是一般的党内同志,地位不高,敌人不够重视。

这次被捕的杨如海是江南特委的三号人物,又是被叛徒出卖,真实身份自然是暴露了。那么,前三种方式肯定是无效的。所以,陆岱峰果断地做出决定要实施武装营救。

保卫处自成立以来,行动队虽然也执行过追杀叛徒、暗杀特务的行动,但是,全体出动去从敌人手中武装营救被捕人员,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到有点紧张。

陆岱峰看出了大家的紧张情绪,故作轻松地笑了一下说:“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只要把工作做细,我们就能打好这一仗。从现在开始,只要手头没有急事,我就会来这儿办公,你们在行动中有什么疑难,可以随时到这儿来找我。你们三人之间也要随时联系,密切配合,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千万不要盲动。”

三个人都点了点头。

陆岱峰稍一沉吟,又果断地说:“至于对叛徒的甄别和追杀,我们可以放在下一步行动中。”说到这儿,他又看着李克明说,“回去以后,监视那四个科长的人员要减少,每个人有两三名队员监视就足够了。监视金玉堂夫妇的工作由情报科的人去做。行动队队员除参加监视活动的人员以外,全部做好武装行动的准备。”

这个会开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散会以后,大家立刻分头行动。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很沉重,甚至有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在找出内奸之前,大家的心里都有点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在自己的行动过程中,何时会遇到危险,然而这危险却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随着他们,他们每走一步,它也会紧跟一步,而他们却无法抓住它,空有一身的力气却无处可使。

陆岱峰也深深了解自己的三名部下心里的负担有多重,可他无法帮助他们排解。从事地下工作,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陆岱峰目送李克明和凌飞、钱如林走出大门的时候想,“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经受住这个残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