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秘密据点(第3/4页)

“先说说这所房子的情况。这座房子本来是一个商人开的服装店,由于斜对面就是上海滩有名的玉蟾戏院,所以这家服装店的买卖很是兴隆。咱们看中了以后,便以高价租了下来当作了军事处的秘密联络站,由刚从苏联学习秘密工作回来的金玉堂夫妇驻守。但是,由于原来的服装店买卖很好,人来人往,人员混杂,特委觉得这样不利于军事处人员的安全。于是,便把它改作了戏剧服装店。这样一来,与斜对面的玉蟾戏院相呼应,让人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一般人也不会来买戏剧服装,所以来往人员也就相对比较少。”

“再接着说我前天的侦查活动。由于我不能在街道上来回徘徊,所以我就一边察看着,一边装作很闲适的样子慢慢地登上了悦来茶楼。由于天色还早,茶楼里茶客并不多,我就直接登上了二楼,找了临街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来,要了一壶铁观音,慢慢地品起茶来。此时,茶楼内的京剧票友即兴演唱会还没有开始,我也就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很随意地看着窗外。其实,街道上的每一个摊点、每一个行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要把这些相对固定的做小买卖的摊贩牢牢记住。因为按照规定,特委机关召开秘密会议,最早是在开会前一天晚上才能告诉与会者。也就是说,现在,参加会议的人还不知道有这个会议,那么,敌人也就不会在这儿设下埋伏。这些摊点都是以前就在这儿的。那么到了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如果有新增加的摊点或小贩,那就需要格外注意。同时,我还要找出几个关键点,在这几个关键点上安排人手,以便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控制局面。”

以前,李克明从来没有把自己在行动中的事情向部下讲得这么详细,这一次却将事情的原委以及自己当时的想法都详细地说出来,这让五个行动组组长感到意外,同时也让他们觉得这件事的确是很重要,李克明的压力很大。

李克明在给部下开会时,从来都是说得很少。他不喜欢多说话,而是喜欢思考。他说出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今天,他却说得这么详细,他的这次反常举动使大家都感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他们都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李克明说下去:

“昨天,在开会之前,我就把行动队队员安排在了那几个观察好的点上。我自己也化装成了黄包车夫,亲临现场指挥。在戏院门口两侧,有五个黄包车夫,我观察好了,他们都是前一天就在这儿等客的,也就是说这五个人是长期固定在这儿拉客的。”

“昨天早上六点我到车行租了一辆黄包车,当然是说自己刚失掉工作,先租一天试试,如果可以的话,再长期租。车行不愿意租给我,我便答应一天给人家一天半的租金,这才租下了一辆黄包车。我化装成黄包车夫也是早就想好了的,因为如果是化装成行人或其他的商贩,你不可能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待上几个小时不动。只有黄包车夫,装作是被某个有钱的老板给包下来了,而老板呢现在正在戏院里看戏,自己便可以在外边等着。即便是有人来坐车,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他这车已经被人包下了。当然,为此我还专门买了一张戏票,让林一凡打扮成了一个阔老板的模样,到戏院里美美地看了一上午的戏。”

说到这儿,大家都向林一凡看了一眼,若在平时,大家肯定会跟他开个玩笑,说这小子“假公济私”,占了便宜了。可今天,谁也没有开玩笑的心情。

李克明接着说:“在戏开场之前,我便拉着林一凡早早地来到了戏院门口,林一凡进了戏院,我则拉着车子离开了戏院门口。我感觉到了戏院门口那几个黄包车夫不友好的目光。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黄包车夫也都是各自有固定的地盘。我把车子停在戏院门口的对面,就在戏剧服装店门口西侧几十米外。”

“军事处会议的散会时间故意与玉蟾戏院的散场时间相同,当看戏的人们纷纷走出玉蟾戏院的时候,我首先看到李学然从服装店里走出来,他下意识地向玉蟾戏院门口扫了一眼,抬手按了一下头上的礼帽,然后便扭头向东走去,很快便混入了人群中。相隔不过两分钟,林泉生从弄堂里走出来,在弄堂口他迅速地向左右扫视了一下,抻了抻衣角,然后便向西走去。几乎与此同时,吴玉超从服装店走出来,他站在服装店门口,向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也向西走去。当走到我身边时,他扭过头看了我一眼,当我也注视着他时,他的目光很快地跳开了,加快脚步走了。我看了看他的背影,然后回头,便看到赵梦君从弄堂里走出来,他哪儿也没看,直接向东走去。可是,就在他刚走出几步的时候,从戏院里出来的一个人快步赶上他,说了一句什么,然后那人便独自走开了。我正有点诧异地注视着这一切时,柳风同志从戏剧服装店里走了出来,我立刻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