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6号联络站(第2/3页)

“散会的时间正好与玉蟾戏院散场的时间相同,此时街道上人很多,便于同志们分散撤离,并且不易引起怀疑。参加会议的人顺利撤退之后,我才发出信号让行动队队员分散撤退。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我和岱峰同志一样,暂时没有找出什么漏洞来。这或许是当局者迷,我们两个人都参加了直接的行动,反而看不清楚。你们想一想,看看有什么问题。”

李克明说完后,凌飞和钱如林都没有说话。他们没有参加这次行动,对行动的一些细节并不知道,只靠别人转述,很难发现问题。

陆岱峰虽然在黑暗中看不清各人的面孔,但他也知道凌飞和钱如林为何沉默。

沉默了一会儿,陆岱峰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便问李克明:“今天在第9弄弄堂口的那个行动队队员是个新手吧?怎么不安排一个稍微成熟一点的人呢?”

李克明略一沉吟,黑暗中虽然看不清他的脸,但是大家知道,他的脸上肯定红了一阵子,李克明说:“行动队采取这么大的行动,还是第一次,我动用了两个组,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老手,大部分都是刚刚结束训练参加工作的新手。再说,如果不让他们参加行动,怎么使他们得到锻炼呢?”

陆岱峰说:“你说的有道理,但是,那个弄堂口已经有一个修鞋匠了,你怎么不安排他化装成其他行业呢?”

李克明说:“这我是有考虑的,你没看到戏院门口的那几个黄包车夫吗?他们也是扎堆的。有一些生意人是故意挨在一起的。更要命的是那个队员什么也不会,行动前我问他用什么身份做掩护,他说对修鞋子比较熟悉。而其他的队员都已经安排好了,实在没法调整了。也就只好这样了。”

陆岱峰对李克明的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因为黄包车夫在戏院门口扎堆是便于招揽生意,毕竟在这条街道上戏院门口是客流量最大的一个地方。可第9弄的弄堂口就不同了,那儿是不应该出现两个修鞋匠的。陆岱峰觉得李克明在此处的安排的确是有点粗心了。但是他也从李克明的回答中听出了一种无可奈何。毕竟,行动队刚刚成立不久,这是他们第一次担负这样重要的任务。他不能再问这个问题了。

好在李克明也早就认识到了,他说:“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下一步必须要对队员们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了。以前,我把重点放在了格斗和射击上,现在看来,还必须要教会他们掌握一种掩护自己的活计,以便于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至于暴露。只是……”说到这儿,他叹了一口气,“需要时间啊!”

这也正是陆岱峰所考虑到的问题。见李克明已经认识到了,他感到很欣慰。他说:“克明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今后,我们要抓紧时间对行动队队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我想,只要给我们几个月的时间,这个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

陆岱峰又向凌飞和钱如林问道:“凌飞、如林,你们有什么看法或者想法?都说说!”

凌飞略一沉吟后说:“在租界内,国民党的警察和特务不能公开捕人。如果杨如海同志是被捕的话,抓人的应该是巡捕房。可是我没有得到巡捕房的消息,这证明不是巡捕房抓的……”

没等凌飞说完,李克明就打断他的话说:“你在巡捕房收买的那个马探长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为我们服务,他只是为了从我们手里多弄点钱。真有大事的话,他不一定会告诉我们。”

听了李克明的话,凌飞无话可说。因为,李克明说出的也正是凌飞所担心的。

陆岱峰接过李克明的话茬说:“克明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然后他冲着凌飞说,“凌飞,你明天亲自找一下马探长了解一下情况。如果不是被巡捕房在抄靶子时抓走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了杨如海同志,那就说明我们内部出了问题。”

巡捕房经常在租界内对行人进行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有可疑人员便抓回巡捕房进行审讯。巡捕们把这种突击检查形象地叫作“抄靶子”。

听了陆岱峰的话,三人的心里都猛地一震。因为如果是内部出了叛徒的话,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钱如林一向很少说话,这一次在陆岱峰的一再催促下,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看我们应该明天安排人暗查一下参加会议的其他人是否出事了,然后再做出判断。如果是内部出了叛徒的话,他不可能只供出杨如海同志一个人,那么其他人也会同时被捕。如果其他人没有出事,则说明这可能是一个偶然事件。”

陆岱峰说:“这也不一定,如果叛徒就在参加会议的这几人之中的话,为了不暴露自己,也很有可能只逮捕一部分人,而留下一部分人不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