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秘密行动(第2/3页)

陆岱峰来这儿,并不是为了品茶,更不是为了听戏。今天上午,江南特委军事处在悦来茶楼斜对面的13弄12号秘密联络站开会。参会的有军事处主任杨如海、组织科科长赵梦君、参谋科科长林泉生、兵运科科长李学然和工农武装科科长吴玉超,全都是党内非常重要的同志。他已经安排保卫处副主任、行动队队长李克明带领队员做好了安全保卫工作。可他还是不放心,便亲自坐镇。

新闸路是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自东向西有十六个弄堂。这些弄堂都很窄,大概仅能容得下一辆人力车通过。每一个弄堂都能通到另一条马路上去。

他看了看街上,行动队队员分别化装成小商贩、修鞋匠、算命先生等,把守住了几个主要街道的出入口。李克明也拉了一辆人力车在路南的阴影中,好似在等着玉蟾戏院里的客人。一切看起来很正常,可是陆岱峰的心里总是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这种不安因何而来,他不知道,但是他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

他再次装作很悠闲的样子把目光瞟向了窗外,在外人看来,他好像是漫不经心地看着窗外的景致,实际上,他只要瞟上那么一眼,就把窗外的人和物尽收眼底。

此时,街上的行人并不多,陆岱峰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终于找到了自己感到不安的原因。在第9弄的弄堂口竟然有两个修鞋匠,一个在弄堂口东,一个在弄堂口西,两个人手头都没有活计。弄堂口东边的那个修鞋匠低垂着脑袋,在那儿整理修鞋的工具。而弄堂口西边的那个修鞋匠则是坐在那儿,每每有人走过,他都要抬起头盯人家一眼。

陆岱峰知道,弄堂口西边的那个修鞋匠就是行动队队员。从他的举止来看,他刚参加行动队不久,显然经验不足。或许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行动,有点紧张,心里根本没有装着手里的活计,而是一股劲儿地观察着街上的行人。可这哪像一个谋生计的人啊?如果此时有一个国民党内有经验的情报人员在这儿,人家一眼就会看出这个人是有问题的。

陆岱峰知道,在挑选队员的时候,李克明更重视的是胆量。而在短期培训中,李克明侧重的也是枪法和格斗。重视这些并没有错,但是,对队员进行化装、跟踪、监视等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否则,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毕竟,搞地下工作,首先是要自保,然后才能打击敌人。

当然,陆岱峰对李克明很了解,他知道李克明在每次行动中都要刻意安排一部分新队员去接受实战训练。不在实际行动中得到锻炼,这些新队员是无法成长起来的。

可是,令陆岱峰不解的是这个弄堂口已经有一个修鞋匠了,怎么能再安排一个修鞋匠呢?当然,陆岱峰看出来了,第9弄的弄堂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必须要安排两个队员在这儿,但是可以安排做其他行业,不应该再安排一个修鞋匠。难道说这名队员不会干别的?看来,还得让每名队员至少要学会两三种街面上的营生。

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自己有点过于苛求了,特委保卫处是在去年冬天才成立的,行动队也是今年春天刚刚建立起来,队里只有几个老队员是从原来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里挑选的,大多数队员都是新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拉出来进行重大会议的保卫工作,能做到这一点,除了李克明,恐怕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正在陆岱峰思考的时候,在离他不远的一张茶桌上,有两个生意人一边喝茶一边低声地谈着生意。茶楼的伙计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很随意地说了一句:“这街道上生意人还真不少啊!”

陆岱峰听了这句话,心里不由得一凛。这句貌似无意的话,正好击中了陆岱峰心中的担忧之处。陆岱峰端起茶杯,轻轻地啜饮一口,顺便向发话的人望了一眼。

陆岱峰发现此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长得眉清目秀,很像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让人看了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当然,这只是给一般人的感觉,陆岱峰却从此人的笑容背后看出了一种过度的从容和镇定,这种从容和镇定与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的身份很不符合。这个人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与他对面而坐的人背对着陆岱峰,陆岱峰看不到那人的容貌,但从背影上看,此人年龄不大,应该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身上虽然穿了长袍,但从他的两肩肩胛处可以看出此人身体强健。陆岱峰断定这个人身手应该不错。

在这个时候,这么两个人,装作普通商人,在这儿出现,不可能是偶然。陆岱峰不相信偶然。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的偶然,但是,陆岱峰遇事从不往偶然上想。在他的意识里,如果把一件偶然的事当作必然去研究,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但是,如果把一件别人的阴谋当作偶然来对待,那结果就会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陆岱峰看来,那个中年人的这句问话不可能是无意的,更不可能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