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扇门(第4/10页)

也许她还需要等待,等待到多久?

忽然,那等待中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了,她一动不动地静止在原地,仔细倾听那个声音。

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森林中走来越来越近,已经走到小屋门口了。天哪,他闯入了白色小屋,是主安排让他们在此相遇?

终于,春雨猛然回过头来。还能再看到那双眼睛吗?

但她看到了另一双眼睛。

灰色的眼睛。

还有克拉克·盖博式的胡子。

她瞬间就泻气了,原来是旋转门饭店的老板乔治·艾伯特,他急匆匆地跑进房门,目光冷峻地注视着春雨。

然后,他也注意到了墙上的那幅油画,随即又盯着春雨的眼睛说:“我记得这个房子是锁好了的,你是怎么进来的?”

春雨举起了手里的钥匙:“这是在我房间的抽屉里找到的。”

“你——”他似乎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只能摇摇头,“不该到这里来的。”

“对不起,早上没什么事想出来散散步。”

“但这里很危险,这片森林很容易让人迷路,几乎每年都会有人在这里迷路,就再也没有走出来过。所以你现在能在这里,还算是非常走运。”

艾伯特似乎有些眼袋了,一脸疲惫的样子,看来昨晚也没有睡好。

“谢谢你的提醒。”春雨走到了门口,忽然试探着问,“你是怎么知道我也在这儿的?”

“是刚才杰克告诉我的,她说你出门后就进了这片树林。我怕你出事,就进来找你了。”

“啊,看来我确实很幸运,否则还出不去了呢。”

春雨依依不舍地走出小白屋,她相信这是高玄和她的小屋,她一定还会回到这里来的,和高玄一起。她的心底默念了一句:“再见,我们的家。”

艾伯特知道出去的路,在茂密的树林里走了片刻,他们便进入了那条小径,到这里春雨就认识了。沿着小径又走了几分钟,顺利走出树林,回到旋转门饭店前的空地上。

“饿了吧,去吃点早餐。”

他带着春雨回到餐厅,那些老人们已开始陆续就餐了。

餐桌上放着牛奶和面包。春雨也不客气,她起得太早,确实饿了。

虽然早餐是吃好了,但精神还有些沮丧,失落感缠绕在心头。好不容易找到了高玄的小屋,甚至连高玄给她画的油画都看到了,可就是没看到高玄的人影,他究竟在哪里?

想着想着她就脱口而出了:“Mr. Albert,请问那间森林里的小屋是谁的?”

“哦,那房子三年多前就被人买下来了,但一直空关着没有人住过。”

“是谁买的?是不是一个叫高玄的中国人?”

艾伯特缓缓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不要再问这个问题。”

这个回答有些回避,但她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只能淡淡地说:“谢谢你的早餐。”

说完她走出餐厅,跑回三楼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长叹了一声,几乎要掩面而泣了。八点钟还没到,窗外的天色依然阴郁,看起来还可能下雨。晚上只睡了四、五个钟头,平时或许还能再睡个回笼觉,但刚刚经历的那些事,使她完全失去了睡眠的欲望。

春雨在房间里踱了几步,索性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看了看自己的邮箱,发现收件箱里有了新邮件。

这封新邮件的发件人正是本人,发出时间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换成伦敦时间正好是一小时前。我在邮件里告诉春雨:弗格森教授到中国来的目的,是要查找一个叫“Ts'ui Pen”的清朝高官,曾经做过云南总督。而在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也有一个叫“Ts'ui Pen”的人物,同样任过云南总督之职,正是小说主人公“Yu Tsun”(中文本小说里译作“余准”)的曾祖父。

看完这封邮件,春雨马上翻出了《Borges Novels Collection》,教授在飞机上送给她的书。打开这本书的第119页,夹着一张爱因斯坦头像的书签,《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如窗后的雾气般展开了。

她又仔细看了一遍《小径分岔的花园》,像个法医解剖受害人遗体似的,将这篇小说肢解成了几百块,再放到显微镜底下寻找任何蛛丝马迹。

果然在小说里发现了“Ts'ui Pen”这个名字,难道弗格森教授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因为着迷于博尔赫斯的小说,所以远赴中国去寻找小说中的古人?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要么弗格森教授已经疯了,要么《小径分岔的花园》不是一篇虚构的小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如此荒诞不经,但或许是唯一的线索了。

忽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进了她的视线——Stephen Albert

这个姓名翻译成中文就是“斯蒂芬·艾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