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往事如烟(第2/9页)

苏正的父亲是长子,也就是苏星海的大哥,叫苏星江,苏家四兄弟的名字正好是“江河湖海”。在胡青山执掌胡家之前,苏星江已经当了好几年苏家的掌门人了,声望很高,俨然就是那一代的领袖,但是胡青山上位之后很快就后来居上,把苏星江第一的位置和名望给抢走了。苏星江虽然对此心中颇有微词,但也明白自己不如胡青山。

在政治态度上,齐家因为有国民党军队背景,所以自然是亲国民党一派的。而苏星江比齐家更有远见,看出了国民党的种种弊病,便转而亲近共产党,只不过一些往来都是在暗处的。这也是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唯有苏家站住了脚跟并且越做越大,因为当年苏星江押对了宝。

一家亲共,一家亲国,唯独剩下胡家,态度却一直模棱两可。胡青山看似和国民政府关系很好,但有时候却也是貌合神离。

苏星江确实是一代人杰,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他就看出了端倪,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一场内战在所难免。齐家是没办法沟通了,他便去游说胡青山,希望胡青山能表明一个态度,毕竟以胡青山的家业、势力和影响力,投靠哪边都是件不小的事。尤其是胡家手里还掌握着关于宝藏的信息。

但胡青山始终不肯表态,苏星江多次游说未果,只能放弃。

不久后,解放战争打响。此时苏家的大部分产业都已经悄悄移出了南京城,其中苏星海就是奉命北上和共产党联系的,他也是因此才加入了解放军。

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消息就传到了南京。苏星江立刻把胡青山和齐丰年找来,商量宝藏的事究竟该如何处理。

齐丰年称国民党已经有了退守台湾的计划,他觉得宝藏应该带到台湾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苏星江则坚持主张要把宝藏交给新政府,因为国民党早已腐败不堪了。

他们争论了半天,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胡青山忽然淡淡地说道:“宝藏我已经安排妥当了,无需二位操心。”

两人当场就傻眼了,一再追问,胡青山也丝毫不透露宝藏的半点信息,只是拿出了两把形状古怪的钥匙交给两人,说山河即将易主,“金陵三杰”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聚首,这钥匙既是信物,也是找到宝藏的关键。苏、齐两家两把钥匙,胡家一把锁,缺一不可。

说完胡青山就走了,气得苏星江大骂此人不识时务,并要苏家人从此不许再和胡家、齐家的人来往。

几年后,已经离开南京的苏星江听说胡青山因为通共被国民党枪毙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没多久,南京解放,国民党逃亡台湾,“金陵三杰”这个联盟就彻底瓦解了。

苏星江带着苏家重回南京城后,不仅帮助政府整顿了混乱的古玩市场,还以最快的速度吞并了胡家、齐家留下的产业,所以之后几十年南京的古董市场一直都是苏家的天下。

听到此,我不得不佩服苏正他爹,他沉稳果决又能审时度势,能未雨绸缪也能谋定而后动,确实是一代人雄了。苏家今天的地位,和他是分不开的。

不过更令人奇怪的还是胡青山的态度,不是说他和国民政府关系匪浅吗?后来又是因为通共才被杀的。但从苏正的话里听来,胡青山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而且现在也可以确定了,宝藏的的确确是胡青山藏起来的,天底下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但还是有很多疑点:齐家的钥匙为什么又回到了胡青山手里,齐佳居然连这件事都不知道;再有就是一直保持中立的胡青山怎么就因为通敌被杀了,是谁干的?他通的又是谁?

“想必令尊后来一定找过宝藏吧?”我问道。

苏正也不否认:“是,家父一直觉得宝藏最好的归宿是国家,但是他花了许多年的工夫,几乎把南京城翻了个遍,也没找到宝藏的蛛丝马迹。后来‘文革’爆发,他也就没这份精力了。”

“你们苏家……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分家的?我看比起胡家和齐家的人,你好像更恨你的亲叔叔啊。”

一提苏星海,他的态度立刻就变了,表情冰冷道:“这好像不是你该问的问题!”

我笑笑道:“只是好奇,因为有人告诉我苏星海是个好人。”

“哼!好人?家父就是因他而死的,一个弑兄叛族者若是好人,那这天下还有恶人吗?”一向冷漠淡定的苏正居然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幸好咖啡馆里也没什么人。

等他冷静一些后,我问道:“那你想报仇吗?”

“我不是圣人,但也并非冷血之人,仇我一直都想报,我也不会要他以命抵命,我只想拿回那些本属于我们苏家的东西。但是我没他厉害,生意他越做越大,家父死后我连比关系比面子都比不过他。你以为这些年我低调行事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避其锋芒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