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内孤本(第2/12页)

“你若不想要,何必要在你名下的店里放装着古锁的柜子呢。虽然我不知道你说的特殊关系是什么,但一定和锁有关,而恰巧我们这里又有钥匙。”齐佳得意地一笑,“不过我也想要宝藏的全部,而且必须得到,所以我不能给你。”

“呵呵,那你还能给我什么?”苏正冷笑道,“我对你这种黄毛丫头可没兴趣!”说着看看我,言下之意就是认定我贪图了齐佳的美色。

齐佳大概是怕我生气,马上说道:“你放心,我对你这种老家伙也没兴趣。我打算给你的,是一个完整的苏家。没有苏星海,只有你苏正!”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这是中国古来有之的道理。

昌盛时期,经济繁荣秩序良好,古董就会不断增值,而且也不会轻易受损。但乱世时期,古董就不行了,又有贬值的风险又容易破损。一件古董一旦破损,价值瞬间就一落千丈,从稀世珍宝沦为废品。所以乱世之年,黄金就成了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不过无论是黄金还是古董,到最后都会变成一个东西,就是钱。

小时候就听人说过,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就好比齐佳,她想要的不是宝藏,而是宝藏能够变成的钱,再用这钱去拯救她的家族企业,然后赚更多的钱。

我记得老石头跟我说过,人心是个深不见底的洞,堵不住也填不满。

但是我却没有理解齐佳的话是什么意思,完整的苏家自然是指大小苏家分而又合,但是“没有苏星海”……难道是要把这老头怎么样?虽然我对这老头抱有怀疑,但是太过偏激的事我可不会去做。

“哼!”苏正一声冷哼道,“信口雌黄,你又知道些什么。”

“我是不知道啦,不过我来南京之后也听说了一些事。南京的古玩生意,过去是由‘金陵三杰’掌管的,但我知道‘金陵三杰’之中只有苏家是南京本地人氏。”

听到这儿时我就惊讶了下,之前听老贾说“金陵三杰”的历史,我就自然而然地以为胡、苏、齐三家都是南京城里土生土长的,没想到只有苏家是。

“胡家和齐家都是外来的,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这也是‘金陵三杰’中会有苏家一席之地的原因吧。”只听齐佳继续说道,“后来胡家衰败,齐家逃走,苏家才一家独大。但那些年大陆整体的古董市场就很低迷,直到改革开放开始市场才渐渐活跃。本来那对苏家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因为再也没有能够和苏家一争高下的人了,南京城的古玩生意将会是苏家只手遮天。不过偏偏就在那时候,苏家内部却产生了分裂,也把古玩生意的势力范围给一分为二了。”

这些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没想到苏家是那时候分裂的。

苏正一直冷眼盯着她,没有打断也没有阻止,等她说完了才缓缓道:“看来你调查得很仔细啊,不过都是些陈年旧账而已,能说明什么?”

“那这些呢?”说着,她不知道从哪儿掏出一堆文件丢在了茶几上。

苏正半信半疑地拿了起来,没翻多久,脸色就变了,像是吞了苍蝇一样难看。我很好奇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对方有如此反应。

苏正翻得很慢,一页页地看,好似不想漏掉任何东西。过了很长时间,终于翻完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鼻孔里长长地出了一股气。

“看完啦?”齐佳带着笑意问道。

“我还真是小看你了。”苏正冷笑一声道。

“天平早已倾斜了,苏大老板再不行动,只怕过不了几年,这南京城里可就没有您的立锥之地了哦。”

“你说没有就没有?笑话!”他说着把那叠文件朝茶几上一甩,刚好甩到了我面前。那我自然是不客气了,拿起来就看。

这竟然是一份十分翔实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南京古玩市场的现状,从市场分析到成交数据再到趋势走向,非常详细,后面甚至还罗列出了南京古玩市场的势力分布图及几十年来变化的矢量图。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苏家分裂之初,大苏家的势力范围明显要大很多,并且这种优势保持了有十年,之后小苏家在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逐渐开始攀升,然后追平大苏家,继而渐渐赶超。尤其是这五年来,小苏家几乎是以蚕食的状态,每年都在侵占大苏家的市场。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大苏家不少原本开在朝天宫和夫子庙的店,因种种原因而迁至清凉山等略次的市场。

从这份调查报告来看,目前大苏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三成,照此发展下去,齐佳说再过几年就没有他的立锥之地实在不是危言耸听。

这让我十分吃惊,虽然我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但根本不了解如此细致翔实的信息。这样的报告不是靠一个人花点时间就能完成的,一定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得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