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作名单(第3/8页)

贾逸摇了摇头,又拿起了塘报。

除寒蝉外,进奏曹难缠的对手,还有两个,西蜀的军议司和东吴的解烦营。军议司的主官起初是襄阳名士庞统,庞统死于落凤坡后,刘备将军议司交给了法正。仅仅六年时间,军议司在法正的主管下不但肃清了益州的魏吴细作,更是将眼线遍布天下。据说这次定军山黄忠大破夏侯渊,也是得益于法正的奇谋。法正现已名震天下,就连魏王也发出了“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的感叹。而东吴的解烦营,则是由孙尚香担任第一任都督,设立八年以来,在与魏、蜀交锋中互有胜败,实力亦不容小觑。

室内的光亮又渐渐暗淡,贾逸索性吹灭了油灯,起身推开房门。几位书吏在两侧厢房的灯火辉映下,来往忙碌着。贾逸有意无意地往东边瞥了一眼,司马懿的房间门窗紧锁,没有一丝光亮。对于这位上官,因为杀父之仇的缘故,贾逸并无好感,心中还藏着深深的恨意。

司马懿行事太过于小心谨慎,这样的人通常城府极深,毫无破绽。况且,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许邵曾经说过,拥有此相之人,皆怀帝王之志。魏王对他也是且用且防,并不放心。

会是司马懿吗?贾逸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单从这次的定军山之战来看,他的嫌疑并不大。但结合前几次寒蝉出现的状况,最为可疑之人,就是司马懿。虽说定军山之战时他不在汉中,但凭他跟世子曹丕的关系,搞到那些情报,也是轻而易举的。

一股冰凉的夜风迎来,让贾逸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怎么可能?司马懿是世子曹丕跟前的红人,怎么会相助刘备?他摇了摇头,嘴角泛起苦涩的味道,大概是自己复仇念头太重的缘故。

“看完了?”耳边响起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抬头,是蒋济大人。

“看完了。”贾逸道,“大人,现在我们要从何处入手呢?”

“你觉得呢?”蒋济反问道。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对手是西蜀军议司,但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的心腹大患却是寒蝉。如果没有寒蝉的存在,西蜀军议司的威胁也不会这么大。”

“你的意思是,先查寒蝉?”

“对。”

“怎么查?”蒋济的表情并不轻松。

“列出去年正月的谋反案以及这次定军山之战中有嫌疑的人,然后找联系。如果有人在这两群人中,或者在这段时间内跟这两群人都有来往,就能初步圈定一部分人,下手调查。”贾逸沉声道。

“嗯,想法倒是中规中矩,只可惜……”蒋济摇了摇头。

“怎么,查不出来?”

“查出来了,但牵涉的人太多。这样说吧,现在进奏曹列出来的名单一共有二十九人,这二十九人全部都有能力有时间做这件事。”蒋济苦笑。

“二十九个人,这算多么,都抓进来一个个审问不就好了?”贾逸疑惑道。

“抓起来?说得轻巧,你自己看看。”蒋济指着长案上的木简。

贾逸掂起沉甸甸的木简,工整的隶书小字映入眼中,第一个名字是曹丕。他挠挠头,接着看下去,第二个,曹植;第三个,司马懿;第四个,夏侯惇……

贾逸尴尬地笑笑,放下了木简。这些人不要说抓起来,就连派人跟踪监视,都不是进奏曹能做主的事。

“不然的话,我们可以设一个局。”贾逸道。

“怎么讲?”

“向这二十九个人散布不同的假情报,西蜀如果有所反应,我们就可以……”

“不行,人太多了。如果只有四五个人,这倒是个好办法。但现在有二十九个人,而且个个身居高位,难保不会有人侧面去求证情报的真假。况且,若是让魏王知道进奏曹一下子向这么多人下套,未免会心生疑虑。”蒋济摇头。如果能查出来还好,查不出来的话,岂不是把朝野重臣全都得罪了。

“大人……该不会是想去汉中查吧?”贾逸犹豫道。

蒋济笑道:“去汉中能查什么?程昱那个老匹夫正在军中忙乎,他会以各种借口排挤咱们的。”

贾逸心头浮上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咬牙道:“还有一个方向,属下早已想到了,但是不敢说。”

蒋济淡淡地笑着:“你我二人之间,还有什么敢说不敢说的?”

贾逸眯起眼睛,道:“汉帝。”

“放肆!”蒋济厉声喝道。

贾逸低头,沉声道:“大人,刘备前几年还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流寇,空有皇叔之名,却没兵没钱没粮没地盘。在赤壁一战后,他才趁乱占了荆州,向西取了益州。而寒蝉,却已经活跃了十多年。所以,他不太可能是刘备的奸细。定军山之战,虽然有寒蝉相助刘备,但恐怕并不是刘备联系的寒蝉,而是寒蝉联系的刘备。大人,试问如今天下,希望魏王败,刘备胜的,还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