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案 人工骨粉(第2/6页)

马丽丽发出低沉的呻吟声,摇头含糊地说:“不流了,我要死了。”

我安慰她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明天你到医院里给鼻子照个X光,把片子送到我那里,我找专家帮你看看。我虽然是做法医的,但是术业有专攻,对整容的事情不大懂,刚好我认识一个这方面的专家,应该能给你有益的建议。”

我所说的那个专家的确是做整容的,不过是专门研究给死人整容的,是松江省公安系统尸骨分析的专家。我没敢把这个专家的身份透露给马丽丽,怕她反感。

那个专家给出的意见是,鼻骨填充物位于骨膜和骨质中间,位置正确,比例恰当,算是一例成功的手术。根据整容医院提供的报告,鼻骨填充物是加工精密的骨粉,并有卫生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报告,与马丽丽的骨质的契合程度很好。所以流鼻血只能看成是正常的并发反应,只要注重保养,坚持用药,也许可以期待逐渐好转。如果实在不见效,最终只能把填充物取出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马丽丽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可是她也没有别的解决之道,只能顺其自然,每日里以鼻血和眼泪洗面。

2.火化风波

这年夏天的发案少,我踅摸到刑警队的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翻看《松江晚报》,一边促狭地想,这间报社出过一个杀人狂魔,居然没影响到发行量,还带来了广告效应。翻到社会新闻版,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则新闻的标题是《人未火化骨灰已收》。说的是在某市殡仪馆发生一起罕见的事件,死者还没火化,家属已拿到骨灰,家属们的哭喊响彻墓园。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引起近年曾在该殡仪馆火葬过亲人的市民恐慌。当地官方的说法称,这起事故是由于火化工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肇事者当时赶着去参加一个饭局,所以用积存的他人骨灰滥竽充数,这只是个案,市民无须恐慌。但是被死者家属殴打的火化工则说,是他师傅让这么干的,两年来一直都在这样做。

我看完这则新闻,气得一拍桌子,话还没出口,那边马经略也一拍桌子,说:“这些人胆大包天,连死人都敢捉弄。”原来他也刚看完同一条新闻,同样气得不行。

刑警队负责对外宣传的女干事秦观说:“你们这些平时不看报纸的人,偶尔看一次就怒发冲冠,如果每天都看,还不要气出心脏病。《松江晚报》是拣着软柿子捏,也就是写写那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地方,说不定楚原市也有这样的事,报社不敢捅出来而已。”

我说:“这个倒不是没有可能。这真是缺德无底线,欺骗人家一辈子,最后一站火化成灰了,还要继续被骗。”

马经略说:“每天做同样的工作,人就麻木了。医生每天看病人,对疾病就麻木了。火化工每天面对尸体,对尸体就麻木了。所以对死者家属来说是天大的事,对他们而言却仅是日常工作而已,即使出错也没有责任人会放在心上。”

我说:“不管怎么样,底线的道德还是要守住的。我们都不是圣人,却也不能做坏人。”

秦观说:“前两天楚原市的火葬场也出过一件事,当时家属还报了警,派出所的警员到过现场,不过由于没有证据,事情最后就不了了之。”

马经略说:“是什么事?”

秦观说:“是家属怀疑死者的器官丢失,可是火葬场不承认,也不同意延迟火化,因为追悼厅和火化炉的排期都很满。那几个家属都是没什么主意的人,犹犹豫豫地,被火葬场的人连哄带吓地把尸体火化了。派出所的警员赶到时,尸体已经进了炉子,没办法取证,只好安抚安抚就算了。”

我说:“这是那几个家属的错误,他们对尸体有暂时的处置权,为什么不坚持住?”

马经略说:“现在的火葬场很强势,它独家垄断经营,那几个家属要是没有确凿证据,万一被火葬场方面占住理,事后再想火化,恐怕加十倍的价钱还要被人刁难,升斗小民,生死大事也不能自己做主的。”

正说话,我的手机忽然响起,接起来,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声音:“淑心姐,我是冯可欣。”

冯可欣?我停顿了两秒钟,想起来是在庆县办案时见到的那个年轻刑警,说:“想不到是你,你在哪里?最近还好?”

冯可欣说:“我就在楚原市,不久前从庆县调过来,在清源里派出所做副所长。最近工作忙,没顾得上去看你。我现在火葬场出现场,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你如果手头没有工作,能不能过来帮帮我?”

我说:“倒是没事,不过我只服从市局的调配,上班时间离开警局要和富强打招呼才行,你等一下,我向他请示。你那边是什么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