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8页)

他转过头来重新面对着她。“我欠了狄克斯坦这条命。要是你告诉我的是真的,我现在就有机会救他的性命了。这是一种人情债。我必须得亲自偿还。这么说,我做什么呢?”他停了下来。

苏莎屏住了呼吸。

“狄克斯坦在地中海一带的一栋废弃的破房子里。那房子毁弃多年没人住了,所以那儿没有电话。我可以送个口信过去,可我没把握准能到他手里,况且我说过,我得亲自做这件事。”

他吸了一口雪茄:“我可以告诉你到哪儿去找他,可是你可能把这消息传给不该传的人。我不会冒那个险的。”

“那怎么办呢?”苏莎撕破着嗓子说,“我们得帮他一把啊!”

“我知道。”科顿冷静地说,“所以我得亲自到那里跑一趟。”

“噢!”苏莎吃了一惊:这种可能性她万没想到。

“那你呢?”他接着说,“我不打算告诉你我去的地方,可是你依旧能弄到人跟踪我。从现在起我需要你紧紧跟随在我身边。咱们来面对这个现实吧,你可以玩两手。所以我要把你带在身边。”

她瞪着他看,紧张从她身上潮水般的退了出去。她一屁股坐进椅子。“噢,谢谢你。”她说了声,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他们坐的是飞机的头等舱。科顿一向如此。饭后,苏莎离开他去卫生间。她抱着侥幸的心理,透过垂帘看着经济舱,果然与她的希望相反:越过一排排的靠头椅背,哈桑那张疲倦的棕色面孔正盯着她。

她向走道看去,并跟乘务长压低声音说,她遇到了麻烦。她需要跟她的男友联系,可是她无法摆脱她的意大利父亲,他要她在二十一岁之前身穿铁短裤。他肯不肯打电话给罗马的以色列领馆,给一个叫纳撒尼尔·狄克斯坦的人留个话?就说,哈桑已经把什么都告诉我了,而且他正在跟我来找你。她给了那人打电话的钱,给得过多,算是付小费吧。他记下了口信,并且做了承诺。

她回到科顿身边,说了声“坏消息”。一个阿拉伯人在经济舱。他一准是在跟踪我们。

科顿骂了一声,随后告诉她别在意,那人不久就会得到关照的。

苏莎心想:噢,天啊,我做了什么?

狄克斯坦从悬崖上的大房子走下一条在石头上凿出来的长长的弯来绕去的台阶,来到海边。他溅着浅滩上的水,来到等候着的一条摩托艇旁,他跳进船,向驾船的人点了下头。

引擎吼叫着,破浪驶向大海。太阳刚刚落下。在最后的余晖中,云层在头上聚集,马上遮住了才露面的群星。狄克斯坦陷入沉思,搜索枯肠地想着他还没做的事情,谨防着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还来得及弥补的漏洞。他把他的计划想了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人背诵着他要做的重要演讲词,总希望准备得更好。

斯特罗姆堡号的高大身影在前方隐隐显现,驾驶小艇的人在激起泡沫的弧线中调转船头,停靠在大船的一侧,那里有一架软梯垂到水里。狄克斯坦爬上软梯,来到甲板上。

船长握了他的手,并且做了自我介绍,跟斯特罗姆堡号这条船上所有的官员一样,他也是从以色列海军借来的。

他们在甲板上巡视了一周。狄克斯坦说:“有什么问题吗,船长?”

“这条船不怎么样。”船长说,“船速很慢,机器又笨又旧。不过,我们已经把它调到了良好的状态。”

就狄克斯坦在暗光中所见,斯特罗姆堡号比停在安特卫普的它的姐妹船阔帕列里号的情况要好很多。这条船干干净净,甲板上的一切照航船的规矩安置得井井有条。

他们爬上舰桥,俯视着无线电室的强大装备,然后下到食堂,水手们正在结束他们的晚餐。这些普通水手与官员不同,全都是摩萨德的人员,多数人没有多少出海的经历。狄克斯坦曾经和其中的一些人共过事。据他观察,他们全都至少比他年轻十岁。他们个个目光明亮、身材健美,都穿着样式特殊的粗斜纹布服装和家做的毛衣,都是粗豪、幽默、训练有素的汉子。

狄克斯坦端起一杯咖啡,坐到一张桌旁。他的衔级远比他们要高,但在以色列军队中却不分上下,在摩萨德中尤其如此。桌旁的四个人跟他点头,打着招呼。一个在巴勒斯坦出生的以色列人,面孔黝黑、性情阴郁,名叫伊西,他说道:“天气变化多端。”

“别说这个。我还打算在这次航程中晒黑点呢。”说话的人是个身材奇瘦、长着亚麻色头发的纽约人,名叫费因伯格,他长着骗人的姣好面容,睫毛长长的,连女人都会羡慕。把这次任务称作“航程”已经成为公认的玩笑。狄克斯坦在当天早些时候的简要报告中,曾经说阔帕列里号在遭到劫持的时候,几乎是一条该废弃的船了。“那条船一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他告诉他们,“船上的引擎就会坏掉。损坏的严重程度到了无法在海上修理的地步。船长给船主们发电报说明了情况——而我们现在就是船主。出于显然的巧合,我们的另一条船刚好离得很近。那就是吉尔·汉米尔顿号,如今正停泊在这处港湾的对面。该船会驶向阔帕列里号,把工程师以外的全体海员都接走。之后,那条船就会消失在画面以外,驶向听候的下一站,阔帕列里号的船员就在那里下船,并且领到回家的火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