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篇 木匙案 第三章 坎(第2/5页)

“他还记着?”

“你都记着,他能忘了?”

“前头齐嫂在哭啥?”

“我又不是她枕头边的虱子,我哪里知道?”

鲁大不愿多说,吆喝一声便要走,刚出门,却一眼瞧见姜团家后院鸡圈里一只母鸡屁股下头滚出一只鸡卵,那母鸡随即起身,高声叫起来。他不由得停住脚,瞧了半晌,都不见姜团家有人出来捡那鸡卵。那后院篱笆门又虚掩着,他左右瞅瞅,见孟大娘母子都关门进去了,窄巷子里没一个人影。他忙放下牛绳,悄悄打开那篱笆门,蹑脚走了进去,扒着鸡圈木桩,探手进去,抓过那只鸡卵。才要直起身,却听见屋子里传来关门声,随即是压低的说话声。那屋子是姜团夫妻的卧房,后窗正对着鸡圈。

鲁大听着那声气有些诡诡秘秘,见左右仍没有人,便悄悄跨过鸡圈矮篱,蹲到那窗根去听。里头声音虽压得低,却仍大致听得见。姜团夫妻在说王小槐那木匙的事。鲁大听了,心顿时怦跳起来,他忙轻步离开那里,挽着牛车,出了巷子,沿着小土路,往睢水行去。

他边走边赞叹,窦好嘴夫妻两个果然心思最活,竟想到这主意。王小槐那木匙他也听说过,若得了这木匙,自然能迫那只小猴子听话,不但能通引渠水,还能轻巧得那一百八十贯钱,每年还能免去田税。只是不知窦好嘴夫妻如何能得着那木匙。

鲁大原本全没想过那些赏钱,这时不由得馋起来。馋得口都有些渴了,他手里一直捏着那只鸡卵,便在车辕上磕破,仰头饱饱吸了一嘴,虽略有些腥气,却极爽畅。他家里那几只鸡产的卵,全都攒在一处,拿去草市卖钱换盐醋。除非不当心磕破了,才蒸一碗,一家人分吃一回。浑家嫁过来后,鸡卵全都由她照管,她极小心,从没破过一个,因而鲁大已经六年多没吃过鸡卵,几乎已忘了这滋味。

他含着那卵汁,舍不得一口吞尽,慢慢品咂着,心里算起账来:一文钱一颗鸡卵,一百八十贯钱,能买十八万颗鸡卵,一天吃十颗,一年三千六百,十年才三万六千,十八万颗能吃……他再算不过来,但知道恐怕半辈子也吃不完。人若一天能吃十颗鸡卵,哪里还需粮食?能如此过半辈子,也抵得过那些豪富了。

他越想越馋,再走不动。若有了那一百八十贯钱,还运哪般水、灌哪般田?买二十多亩上田,加上家中那二十多亩,一起佃出去,便可坐着收租,天天吃鸡卵——他牵转牛车,急赶了回去。其他活计全都丢下,天天绕着窦好嘴家房子转,时时盯着窦好嘴一家人动静。

他浑家心细,迅即发觉他有些不对。夫威他还是有一些,尤其这等大事,他忙瞪起眼喝骂了两句。浑家不敢再多问,只好碎碎叨叨低声抱怨。他父亲也有些察觉。不过这些年体力渐衰,越来越怕他,一声不敢多问。鲁大再无其他搅扰,只一心盯看着。

窦好嘴天天照旧运水溉田,去几里外照料另一片庄稼,丝毫不见异状。齐氏却第二天一早便匆匆赶往皇阁村,那沿路都是田地,没有多少遮挡,鲁大没敢跟去,心想:她远房表妹虽说是王小槐的厨妇,有法子弄到那把木匙,却也不会这么快当,至少也得跑两趟。于是,他便到村西头自家田里,装作锄草理秽,一直远远瞅着。田里那些麦苗两天没饮水,越发悴萎,手拂过去,都发出了枯叶响声。他心里越发焦痛,不住伸着脖颈朝王小槐家张望。这里虽能一眼望见那长长院墙,却瞧不清楚人影,不知齐氏去了哪里。

快到中午时,齐氏才回来。鲁大偷眼瞧那神色,微垂着眼,一瞧便在想心事,脚步却不重,反倒有些轻快,那木匙的事恐怕是说成了。

果然,又隔了两天,齐氏又匆匆赶往皇阁村。鲁大忙又扛了锄头,假意出田,在自家地里候望。这回齐氏回来得很快,脚步更是轻急,远远就能瞧出一身的喜气。她边走边从怀里取出个物事,低头瞧瞧,而后紧紧攥在手里,贴在肚腹前,似乎生怕被抢了,走一会儿,又将那物事揣了回去,如此反复了三道。鲁大瞧见,心咚咚跳起来,忙弯下腰,装作拔草,眼睛却时时偷瞅着。齐氏快走近他这里时,一眼望见了他,微颤了一下,手臂倏地一掣,将手里那物事藏到了身那侧。虽只眼角一扫,鲁大却已瞧见,那是个旧布裹的细卷儿,定是那把木匙。

他等齐氏快走进村时,才忙忙扛着锄头赶了回去。白天又不好随意窥探,只能一会儿装作撵鸡,一会儿假意拔草,围着窦好嘴家来来回回瞅探。齐氏回到家后,却立即开始煮油绢、纺丝线,忙各般活计,与常日并无二般。鲁大却生怕看漏了一眼,一整天瞪眼竖耳,饭都顾不得吃。浑家不知底里,催唤了数道,催得他恼躁不堪,几乎抓起木凳朝她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