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第2/4页)

冯·梅勒辛立正后郑重地呈上报告,然后对着地图解释了他的结论。他说完后,凯塞林说:“你是说,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间谍的报告?”

“不,元帅。”冯·梅勒辛坚定地说,“有迹象可与之印证。”

“你可以为任何事找到与之印证的迹象。”凯塞林说。

冯·梅勒辛可以从眼角的余光看到隆美尔生气了。

凯塞林说:“我们实在无法根据某个不三不四的开罗秘密特工提供的情报策划战斗。”

隆美尔说:“我倾向于相信这份报告。”

冯·梅勒辛看着这两个男人。说来也怪,这两个人权力相当,而在军队里往往是等级森严的。凯塞林是南方战区总司令,级别比隆美尔高,但隆美尔并不听令于他,这是希特勒别出心裁的结果。两个人在柏林都有靠山:凯塞林一手创建了纳粹空军,是戈林的爱将;而隆美尔声望甚隆,可以确定戈培尔会支持他。凯塞林很受意大利人欢迎,而隆美尔总是对他们出言不逊。归根结底,凯塞林权力更大,作为空军元帅,他可以直接向希特勒汇报,而隆美尔要通过约德尔,但这张王牌凯塞林也不能用得太频繁。所以两个人常常争吵,虽然在沙漠里最后往往是隆美尔说了算,但冯·梅勒辛知道,凯塞林在欧洲那边一直谋划着要把隆美尔踢走。

隆美尔转向地图。“那让我们准备好对付兵分两路的袭击吧。先考虑比较弱的,北面那路。西德拉岭由配备反坦克炮的第二十一装甲师防守。这里,在英军前进的道路上,有一片雷区。装甲师可以把英军诱入雷区,然后用反坦克武器摧毁他们。如果那个间谍是对的,英国人只派了七十辆坦克来进攻,第二十一装甲师应该能很快把它们了结,然后腾出手来参加当天的另一场行动。”

他伸出粗壮的食指在地图上往下一划。“现在来考虑第二路。攻击的主力,目标是我们的东翼。这里由意大利军队防守。袭击是由一支印度旅牵头。我了解那些印度人,也了解我们这些意大利人,预计袭击会成功。所以我将下令进行有力的还击。”

“第一,意大利人会从西面反击;第二,把袭击西德拉岭的那路敌人击退以后,装甲师会转而从北面进攻印度人;第三,我们的工程兵今晚会在比尔·艾哈迈特的雷区中清理出一道缺口,这样第十五装甲师可以绕到南面,从缺口出来,从英军后方发动攻击。”

冯·梅勒辛一直在观察和聆听,这时赞许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典型的隆美尔风格的计划,结合了迅速转移兵力来使效果最大化,环绕敌人移动,让一支劲旅出人意料地在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登场——敌人的后方。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进攻的盟军军队将被包围、孤立,而后消灭。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

如果那个间谍是对的。

凯塞林对隆美尔说:“我觉得你可能会犯下大错。”

“这么想是你的权利。”隆美尔冷静地说。

冯·梅勒辛一点儿也冷静不下来。如果事情发展与预期相违,柏林方面很快会听说隆美尔是如何不恰当地听信于拙劣的情报,而冯·梅勒辛会因为提供情报而被指责。隆美尔对于连累他的下属态度是毫不留情的。

隆美尔看着做记录的副官。“这些就是我明天的命令了。”他挑衅地怒视着凯塞林。

冯·梅勒辛把手放到口袋里,手指交叉祈祷一切顺利。

冯·梅勒辛一直记得十六天后他和隆美尔欣赏托布鲁克日出的那个时刻。

他们一起站在艾尔·阿丹姆东北部的悬崖边上,等待战斗开始。隆美尔戴着从被俘的奥康纳将军身上得来的护目镜,那副护目镜已经成为他的某种标志。他的状态极佳:眼神明亮,生气勃勃,充满自信。当他扫视地形、推算战斗走向时,旁人几乎可以听见他大脑运转的嘀嗒声。

冯·梅勒辛说:“那个间谍是对的。”

隆美尔露出笑容。“这正是我在想的事。”

盟军在六月五日的反攻和预期如出一辙,而隆美尔强有力的防卫成了一场针对反攻的反攻。盟军参战的四个旅其中三个被消灭,四个炮兵团被俘虏。隆美尔毫不手软地巩固他的优势。六月十四日,加查拉防线被攻破,而今天,六月二十日,他们将围攻至关重要的海滨要塞托布鲁克。

冯·梅勒辛打了个寒战。清晨五点的沙漠里竟然这么冷,实在让人惊讶。

他看着天空。五点二十分,进攻开始了。

起初那声音像是远处的雷声,之后逐渐增强,成为振聋发聩的轰鸣,这是斯图卡轰炸机靠近的声音。第一纵队飞过,朝英军所在处俯冲,扔下炸弹。一大片硝烟和尘土滚滚升起,隆美尔的全部炮兵随即开火,炮弹齐鸣,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波又一波的斯图卡飞了过来。一共有上百架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