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4页)

“探伤线圈有多大?”汤原问道。

“直径比管的内径要小数毫米,长度差不多有数厘米吧。如果把这种东西通到管内,就会在有瑕疵的地方发出信号。”

“细管的长度呢?”

“八十米左右吧。”

“八十米?就一根?”汤原瞪大了眼睛。

“一根,而且弯弯曲曲的。探伤线圈就是在里面钻来钻去。”

“听上去似乎有点难啊。”

“说白了,是费了点事。”三岛苦笑一下,“坦白说,实验过程中还发生过线圈不动的情况呢。因为把好几根细管给焊接到一起,结果线圈钩到了焊珠上。”

“听起来倒是有这种可能。”

“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或许能这么说,可一向怀疑新阳的人们就没有这么宽容了。”

“怎么,连这种情况都公布了?”汤原颇感意外。

这也是技术人员的感想吧,三岛想。“是内部的人泄露的。因此,正好给了反对派绝好的攻击材料。”

像探伤线圈被钩住之类,只要稍微完善一下,立即就会解决。可反对派顿时群起攻之,就像这件事是重大设计失误似的。说是都隐瞒到了被内部告发的地步,绝不能原谅。对于三岛等人来说,实验中出现试行错误是家常便饭,根本就无法忍受那种把失误一一上报的做法。

“那发现瑕疵之后怎么办?”

“一般是堵住管子,若是轻水堆就多进行修补。最近使用人造纤维的激光焊接技术取得了进步,所以已不是多么困难了。可新阳的情况恐怕很难修补。”

“唔。大致上明白了。”汤原抱起胳膊,“坦率地说,我并不觉得足够安全。”

“是吗?”

“我曾听说,涡流探伤器所能发现的瑕疵大小是有限度的。”

“这一点我无法否定。要通过弯曲的管子,线圈与管的间隙必须达到一定的宽度。可间隙越大,探伤能力就越小。而要想发现小的瑕疵,就需要更窄的线圈,而且要达到一定圈数。正因为必须精确地缠绕导线,产生极限也就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小于这极限的瑕疵检查不出来,对吧?这种瑕疵在下次检查前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吧?”

“也不能说没有。材质退化之类问题在涡流探伤时也无法发现。不过,这些瑕疵不会发展到引发重大事故的程度,而且在下一次检查中肯定会被发现——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听上去倒是非常乐观啊。大家不是都在说,一旦钠跟水接触,就会发生剧烈反应吗?你就不害怕这种情况吗?”

“当然害怕,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发生钠火灾的心理准备?”汤原的声音稍大了些。

“告诉你一件好事吧。蒸汽发生器所在房间的入口附近,就放着一个黄色的液化气瓶。你知道是什么吗?”

“黄色液化气瓶?不知道。”

“是灭火器。为了跟普通的相区别就涂成了黄色,里面是无水碳酸钠,商品名好像叫纳托莱斯,是钠火灾专用的灭火剂。这儿的职员基本上全都接受过消防训练。”

“综合技术部的那个……好像是姓小寺吧。那个人曾断言绝对不会发生钠火灾。”

“他的意思是不会发生大火灾。如果细管上开了洞,水的确会泄漏与钠发生反应。不过,由于设备中有能感知这种反应所产生的氢的感应器,一旦感应到氢,供水就会立即停止,核反应堆也会停止,因此,不会发展成大火灾。正如炉燃的企划部长在电视上所说的那样。”

“可也可能出现险情耽误的情况啊,是不是?也必须考虑最初的反应导致细管逐渐破损的情况。一旦氢气积多了也会有爆炸的危险吧?”

“英国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故。不过,那是因为他们的设备中没有安装那种迅速排出氢气的装置。而新阳当然安装了。”

“看来自信满满啊。”

“我只是说明一下其结构原理而已。”

“够了。接下来我想听听你对这次事件的见解。如果大B掉下来,发生爆炸,结果将会怎样?你刚才列举的安全装置也可能会损坏哦。”汤原眼神认真地说道。

三岛把目光投向新阳的模型,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不知道。我只能说上天才知道。”

“这好歹也算是,”汤原轻轻抬起双手,“一句提气的话吧。”

三岛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来,仰视着汤原。“汤原你说,有绝对不会坠落的飞机吗?没有吧?每年都会有众多的死亡者。而你们对此能做的又是什么呢?也就是降低坠毁的概率吧。可这种概率无法降低到零。乘客也知道这一点,大家都是认为这种概率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去乘坐的。与此相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降低核电站引发大事故的概率而已,同样也不能把概率降到零。剩下的只能是让人来评价这种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