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潜入法务部监狱(第5/13页)

与清廷沿途布置数百暗探相比,杜心五可以动用的人手,可谓微乎其微。把胡汉民、吴玉章、彭家珍、郑毓秀等人全都算上,不过区区十来个人。

但人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怎么用,前秦八十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照样兵败淝水,被八万北府兵击溃,所以在杜心五眼里,一众巡警、狱卒根本不算什么,数百个暗探也不算什么,只要自己手底下这十来个人用得好,照样可以干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杜心五之所以如此信心足备,是因为他事前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杜心五一开始就做出了判断,转监是唯一能够营救汪精卫等人的机会,而要促成转监,必须从肃亲王善耆的身上下手。善耆是清廷中少有的能人,为人极为机敏,要使这种人上当,必须投其所好。杜心五让胡汉民和吴玉章前去联络程家柽,没有让程家柽从预备立宪的角度劝说善耆转监,因为直接进行劝说,以善耆的精明程度,必会产生怀疑,搞不好还会识破程家柽和革命党人的关系,最终连累程家柽遭殃。对付善耆这等头脑聪明之人,必须绕着弯子来。所以杜心五假借程家柽之口,向善耆悄悄“告密”,一来可以撇清程家柽和革命党人的关系,保其无虞,二来给了善耆琢磨的空间,让善耆自己动脑子去想。但凡聪明机敏之人,对听来的言语,多半持怀疑态度,但对自个琢磨出来的道理,却往往深信不疑,此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告密这一招正中善耆的软肋,一番思索之后,善耆深信革命党人将在转监途中实施营救。同时,善耆除了机敏之外,又是敢作敢为的大胆之人,血液里流淌着满族祖先的血性,既然革命党人希望他转监,那他就真敢这么做,让革命党人半途来救,从而趁机将革命党人一网打尽,让天底下的人都看清楚,革命党人胆敢与朝廷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再者,善耆的大胆又绝非鲁莽,通常不会赌上全部资本,因此他极有可能在转监的过程中使用替身,即押往民政部监狱的囚犯,并非真正的汪精卫等人,从而从根本上断绝革命党人营救汪精卫等人的可能性,以确保万无一失。

善耆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被杜心五彻底摸透,因而这一连串的花招,杜心五全都八九不离十地预料到了。

杜心五只用了一次简简单单的“告密”,便为自己创造了营救汪精卫的绝佳机会。

他即将展开的营救,不是在转监的途中,而是在法务部监狱里!

善耆深信革命党人会在转监的半途实施营救,因而大张旗鼓地进行转监,甚至事前贴出了告示,将转监的确切时间公告天下,就是生怕引不来革命党人。他又安排了大批人手候在沿途,一方面或明或暗地保护转监队伍,另一方面伺机抓捕实施营救的革命党人。

在转监的过程中,一部分狱卒将会押着囚犯,随转监队伍前往民政部监狱,京师警察厅的巡警和沿途布置的暗探,也会在明暗两处跟随转监队伍,沿途实施戒备。这样一来,原本戒备森严的法务部监狱,防守力量便会减弱大半。

这就给了杜心五等人可趁之机!

杜心五所采取的,是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计策。他先前唯一担心的一点,是善耆万一不使用替身,真的将汪精卫等人转往民政部监狱,那可就不好办了。但程家柽经过一番努力,打听到了法务部监狱里备了三个替身,这个消息的到来,彻底打消了杜心五的疑虑。

现在三个囚犯被押出狱门,全都用麻布罩住了头,显然是不想让人看到囚犯的真实面貌。目睹了这一幕的杜心五,心里不禁冷冷地发笑。

眼下杜心五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

他已经派了彭家珍蹲守在距离民政部监狱只有半条街的地方,等转监队伍经过时,彭家珍便会向押行的巡警投掷炸弹。炸弹一旦爆炸,所有巡警和暗探的注意力都将集中于彼处,不会再有人注意到数条街开外的法务部监狱。爆炸声也是信号,一旦响起,杜心五便立刻动手,用手底下的这十来个人,在法务部监狱的狱门外制造混乱,给胡客创造潜入法务部监狱的机会。

只要胡客进了眼前的这道狱门,杜心五的目的便已达到。就算最终救不出汪精卫等人,但以胡客的本事,势必将在法务部监狱内大闹一场。狱内这一大闹,再加上彭家珍投掷的炸弹,革命党人奋不顾身营救革命同志的消息势必风闻四海,海内外必将再次震动,那些针对革命党人的负面言论将不攻自破,革命声势也必将再次高涨!

入狱

三辆押解囚犯的骡车转动了车轮,在狱卒和巡警的双重护卫下,开始朝民政部监狱所在的东面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