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十三夜参礼(第5/6页)

斧高不由松了一口气,暗道“好险”,这时他才意识到四周已急速地昏暗下来。片刻工夫,微弱的余晖也消逝在厚云密布的天空中,射干花种一般的漆黑夜幕笼罩了整座村庄。

(长寿郎少爷也太慢了吧……)

临出祭祀堂时,甲子婆一定会对长寿郎再三念咒。总之每逢长寿郎人生中的大坎,甲子婆都会审时度势地念一些特别的咒语,企图进一步加固守护的力量,不然她就无法安心。

(今晚是十三夜参礼,所以时间会特别长吧……)

就在斧高微微松懈之际——

祭祀堂的玄关处现出了一个人影。身穿白色衣服和茶色裙裤,手上提着一盏点着的灯笼。

(是长寿郎少爷。)

男女一起执行十三夜参礼时,以男子优先。即使一守家参加仪式的是女孩、二守家是男孩,也必须遵守。也就是说,在三三夜参礼时以性别为大,一守家、二守家、三守家的等级差别则不予考虑。因此,仪式参加者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一守家的嫡子。因为他是未来的秘守一族之长。而这一回,担当此任的是长寿郎。

长寿郎在北鸟居前行了一礼后,登上了石阶,斧高的视线追随着灯笼的亮光,同时在心中盘算。

(马上跟过去好呢?还是再等一会儿呢……)

问题在于斧高不清楚,向供奉在媛首山中心的媛神堂走去的长寿郎,会和身后的妃女子拉开多少距离。

斧高当然想立刻跟在长寿郎身后。他想一路守护长寿郎完成十三夜参礼,目送他登上石阶走过参道,到附近的井边洗完身,赴媛神堂执行仪式,最后经由荣螺塔进入婚舍。

斧高帮忙准备十三夜参礼时,曾伺机向甲子婆询问过仪式的相关事宜。

“你没必要知道得那么详细!”

他的提问太细致了,以至于甲子婆大为恼火,当时的气氛也使得斧高无法再追问下去。

(怎么办啊……)

斧高望着沿石阶渐行渐远的灯火,心中犹豫不决。就这么跟上去呢,还是等妃女子出来后跟着她呢?

(只是,这样就不能守护长寿郎少爷了……)

想到这里,斧高终于惴惴不安地迈步向石阶登去。途中他频频回头,边走边留意妃女子是否已从祭祀堂中现身。

走到石阶的尽头时,他看见前方有一盏灯笼正摇曳着徐徐远去,在黑暗中只留下了一簇闪烁不定的朦胧亮光,仿佛暗夜起舞的鬼火。铺设石板的参道在林间蜿蜒穿梭,由于两侧树木的遮挡,灯火时而会突然消失。

除了模糊的灯光,四周已被彻底的黑暗所充盈。登上石阶之前,尚能依靠鸟居两侧的石灯笼放出的微弱光芒、和祭祀堂中漏出的温暖灯火,勉强辨识周围的情况。

但是一踏进媛首山,呈现在面前的却是一个完全隔绝尘世灯光、犹如漆墨一般的暗黑世界,而且到处充满着不详的气息。

(这……这么黑啊……)

眼看前方墨汁般的浓厚黑暗沉沉压来,斧高也不得不止住了脚步。但他停下的时候,灯笼仍在不断远去。他和长寿郎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了。

只依靠前方的些许亮光,投身于这暗夜中的媛首山吗——

若在平时,仅是这么一想,斧高一定会掉头就走。但此时他正盼着能为长寿郎做点什么。正是这份心愿让他决心去挑战可怕而又阴暗的漫漫前路。

不详的媛首山,祭祀着两个横死的女性,直到如今,由于她们的作祟,人们还持有畏惧之心。斧高怀着悲壮的决心,踏进了媛首山的深处……

注释:

(1)学徒出阵:一九四三年,日本政府为弥补兵力不足,征召二十岁以上、高等教育机关在籍的文科系学生(包括农业经济学科等一部分理科系学生)入伍,派往战场。

(2)国家神道: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政府“神道国教化政策”的推行下建立起来的国家宗教。国家神道将天皇奉为现人神,并与军国主义、国家主义结合,成为天皇统治制的思想支柱。一九四五年十月,联合国最高司令部向日本政府发布了确立宗教自由、废止国家神道的“神道指令”,国家神道终告解体。

(3)非国民:原意指不守国民义务、不服从国家政策和体制的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词则被用来称呼不服从战时体制、不协助战争、反对战争的人。

(4)木炭巴士:以木炭气发生装置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微量氢气为燃料的公共汽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国内因原油缺乏而使用了这种汽车。

(5)少年侦探团:江户川乱步“少年侦探团系列作品”中的人物。在《怪人二十面相》一书中首次登场亮相,结团时为十人,后增至二十三人,团长即乱步笔下名侦探明智小五郎的弟子小林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