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2/5页)

他朝山下的路上看看:路上没人没车,于是便带着这枚小炸弹过了山坡,放在五十码以外的地方。他划了根火柴引燃导火线,然后回到无花果树下。

引线燃得很慢。等待的过程中,埃利斯琢磨:马苏德是不是派其他队员来监视他,看看这人究竟几斤几两。这位头领是不是还在等待,看看埃利斯是不是有真本事,能让队员们信服?对一支军队而言,章法极为重要,反抗军队也是如此。然而埃利斯已经没时间在这里谨小慎微、步步试探了。如果今天马苏德还是不出现,他便只能丢掉这些关于爆破的伪装,坦言自己是白宫当局派来的使者,要求立刻与反抗军领导者见面。

炸弹“砰”的爆炸,动静并不是很大,随之腾起一小团尘埃。看到爆炸威力如此微弱,队员们不免显得有些失望。埃利斯找回了那块金属片,用头巾裹着将它拿起,以防温度过高。用波斯文书写的“阿里”洞穿了金属,字母的边缘参差不齐。他将金属片拿给队员们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兴奋的交谈声。埃利斯很满意。生动的示范充分证明:不同于人们通常的理解,有的放矢的炸药威力更大。

队员们突然安静下来。埃利斯四下看看,发现另外一群人正在朝山上靠近,队伍中足有七八个人。手中的步枪以及头上的圆顶帽证明他们是游击队员。这些人越靠越近,阿里也越站越直,仿佛马上要敬礼一般。埃利斯问:“这是谁啊?”

“马苏德。”阿里答道。

“哪个是马苏德?”

“中间那个。”

埃利斯观察着队伍中间的那个人。乍眼一看,马苏德跟其他队员并无分别:身形消瘦,中等个头,一身卡其色装扮,脚上蹬着俄式长靴。埃利斯仔细打量那张面孔。浅色皮肤,稀疏的八字胡,下颌的胡子像年轻人那样粘成一小撮一小撮的。他鼻道细长,鼻尖向内勾着。警觉的深色眼睛周围满布深纹,让他看起来至少显老五年,而绝非人们所说的二十八岁。那张脸并不英俊,但却凸显着生动的智慧与冷静的权威,使得他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他直接走到埃利斯近前,伸出手:“我是马苏德。”

“埃利斯·塞勒。”说着,他同马苏德握了握手。

“我们要炸毁这座桥。”马苏德用法语说。

“可以开始了吗?”

“可以。”

埃利斯将装备放进包里,与此同时,马苏德走进队伍之中,与一些队员握手,并朝其他人点点头。他同一两位游击队员简单拥抱,彼此寒暄了几句。

一切准备就绪,队员们三五成群向山下走去。埃利斯想,这样做大概是希望一旦被人发现,别人会当他们是一群农民,而非反抗军。来到山脚下,路上的人再也看不到他们,而头顶一旦有直升机飞过,还是有被发现的可能。埃利斯想,如果游击队听到直升机来,肯定会直接接手解决。他们沿着田间的一条小道向河边走去。路上经过许多小屋,许多田间工作的人们看到他们,一些人视而不见,还有一些人挥手致意,呼喊着打招呼。游击队来到河边,沿河岸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尽量借着岸边的岩石和稀疏的植被隐蔽。在离桥约三百码的地方,一队军车正从桥上经过,向罗卡驶去,队员们纷纷隐藏。埃利斯躺在一棵柳树下,他发现马苏德就在身边。“如果我们炸毁这座桥,”马苏德说,“就能切断他们与罗卡的供给链。”

车队开走后,队员们又等了几分钟,然后继续向桥梁进发。大家聚集在桥下,避免被桥上的人发现。

桥梁中央距离河面的垂直高度为25英尺,而水深大概为10英尺。埃利斯发现这是一座结构简单的纵梁桥——两条长长的金属纵梁支撑起厚厚一层混凝土路面,从一侧河岸一路延伸至另外一侧,中间没有任何支撑。混凝土属于静负荷,也就是说,纵梁承力。破坏纵梁,整座桥就会毁于一旦。

埃利斯着手准备。炸药都是些黄色的砖块,每块重约一磅。他将十块炸药绑成一捆,之后又绑了三捆一模一样的炸药堆,所有的炸药全部用光。之所以使用TNT是因为其多数成分可以在炸弹、炮弹、地雷和手榴弹中可以找到,而游击队的多数炸药供给都是来自没有爆炸的苏军军火。塑胶炸药可以塞进小洞里,绕在梁上,或者被塑成任何需要的形状,因而更加适应他们的需求。然而,队员们只能使用他们能够找到和偷到的材料。偶尔,他们可以用山谷里种的大麻从苏联工程师那里换来一点可塑炸弹。然而,这样的交易中有阿富汗正规军的介入,危险大,数量有限。这些信息埃利斯都是从白沙瓦的中情局特工那里了解的,事实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