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早餐桌上(第6/6页)

注释:

①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Macaulay,Thomas Babington,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作家和政治家。1800 年 10 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贵族之家,卒于1859年12月28日。毕业于剑桥大学。青年时参加辉格党。1830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积极投身争取第一次议会改革法的活动。1834年赴印度,任印度最高理事会高级官员。1839年起任陆军大臣。鸦片战争前夕,力主侵华。1842年,反对宪章派提出的人民普选权要求。1847年在爱丁堡竞选失败,从而退出政界。此后,开始撰写《自詹姆斯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1849-1861)(即《英国史》) ,还为《爱丁堡评论》撰写众多文章,以及一卷叙述诗集《古罗马之歌》(1842)。

②詹姆斯·弗鲁德(James Anthpny Froude,1818-1894),英国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以其对16世纪英国的研究和对托马斯·卡莱尔的研究而出名,著作有《凯撒大帝》等。

③伊壁鸠鲁(希腊文:·π·κουρο·,英文:Epicurus,公元前341 - 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生于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在18岁时搬到雅典,之后曾去过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受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公元前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他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要学会享乐。

④萨特,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半人半羊的森林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