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密道石境(第6/10页)

袁森清点清楚宝藏,便想起了黑喇嘛的石镜。石镜是黑喇嘛视如生命的宝物,他很有可能会将它和宝藏放在一起。

袁森清点箱子的时候把注意力全放在箱子上了,没注意到别的东西。他这时才想到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把山洞前前后后都搜查了一遍,洞里除了箱子就是一些废弃的枪支弹药和一些生满铁锈的冷兵器,连一块多余的石头都没有,更别提石镜了。

这么折腾了一番,袁森累得气喘吁吁,他一屁股坐在一只箱子上,箱子对面就是那具靠在箱子上的尸体。

这尸体足够古怪,更怪的是那怪人还朝他磕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其中必有玄机。

袁森休息了一会儿,就忍着一身鸡皮疙瘩蹲下去检查那尸体。尸体一身僧袍,看来死前是个和尚,袁森在僧袍内找到一只口袋,口袋里面有一包碎银、几块银元,还有一张巴掌大的卡片。

卡片上有一堆表格,右边贴了一张照片,像工作证一类的东西。那照片非常模糊,灰蒙蒙的,完全看不清楚。表格里的文字是蒙古文和英文还有另外一种语言的对照版,袁森只认识英文,看到Name那一栏是音译的,他念了一遍,突然觉得有问题,这一串英文的发音居然很像是南兹德巴特尔。

他起初以为只是巧合,重复念了几次,就意识到问题严重。如果说这个证件是南兹德巴特尔的,那他面前的这具尸体岂不就是南兹德巴特尔本人,而事实上库伦政权一号杀手南兹德巴特尔杀了黑喇嘛的副官扎哈沁贝勒,得到地图之后,就顺利归队,怎么会死在密道里?

袁森把证件反复看了看,没办法确定死者和证件是否吻合。他陷入疑虑之中,南兹德巴特尔追赶扎哈沁贝勒过程中,遗失东西也算正常。当时密道中应该只有两人,黑喇嘛的藏宝之地极其秘密,除了他最信赖的副官扎哈沁贝勒,没有人知道。这样说来,这具被扒了面皮的尸体又会是谁?

南兹德巴特尔已经出了密道,就剩一个扎哈沁贝勒了,尸体口袋里装着南兹德巴特尔的证件,说明两人有关系,这尸体应该是扎哈沁贝勒的没错。两人在宝藏里发生冲突,南兹德巴特尔杀了扎哈沁贝勒,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南兹德巴特尔扒了扎哈沁贝勒的面皮,就太惊悚了一点儿。

袁森试图获得更多资料来证实尸体就是扎哈沁贝勒,在那扒皮尸身上找了一会儿,什么都没找到。他索性用匕首割开僧袍,把僧袍脱下来翻,又脱下尸体贴身的衣服,在贴身衣服上发现一个封起来的口袋。袁森拆开口袋,里面有一个粗布包着的东西,拆开粗布,里面是一张卷起来的油布。

袁森觉得很奇怪,油布里包的不会是石镜地图的拓本吧。他把油布摊在地上,用手电筒一照,顿时吓得瘫在地上。

他做梦也没想到,油布上是一幅素描画。画中人惟妙惟肖,嘴角微微上扬,面容素雅冷静,正是和他出生入死过无数次的王慧。

袁森以为自己太紧张出现幻觉,把眼睛揉了又揉,再去看画,的确没错,画中的人物就是王慧。无论面容还是神情,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亏画师功力深厚,才能把王慧骨子里那股冷冽的气质表现出来。

王慧的画像,竟会从一个死于1924年的尸体身上搜到,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完全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他立刻想起他们在罗布泊伊比利斯古城里的遭遇,那个神秘的科考队员一再强调,王慧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和他一同参与了罗布泊科考,随后跟大科学家一起失踪,去了伊比利斯古城。

袁森当时对怪人的说法嗤之以鼻,觉得很荒谬,人家王慧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怎么会在几十年前成为他的科考队友?顶多也就长得像而已。

看了这幅画,他才知道王慧和画中人有多像了,他甚至有点相信那位科考怪人的说法,他也许的确有一位和王慧很像的队友,就像画中人一样,他们之间发生了某些事情。而这个画中人和科考队的骆小玲显然又不一样,1924年就有这张画像,说明此人应该至少生于1900年左右。

袁森一直觉得王慧很神秘,她出现的场合本来就很蹊跷,在历次探险中,她表现出来的本事让人匪夷所思。袁森本来对她只是觉得奇怪,认为田博士手下奇人异士无数,有王慧这种人也能理解。现在这张画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王慧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他知道王慧一定有问题,即使只是巧合,画中人和科考队里的骆小铃长得像,也不会这么巧合。王慧在密道里无声无息地失踪了,她又去了哪里?

袁森所有的思路都被打乱了,他以前的很多判断都因为这张画的出现而被推翻。他甚至觉得,王慧也许并不是他的队友,她只是藏在他们的队伍里,在等机会,或者在找一些她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