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径(第2/4页)

“从云!”沈万年终于有些看不过去了,瞪了苏从云一眼,低喝道,“西玛被抓走的时候,怎么可能知道自己会被抓去哪里?能留下一点线索,已经很不错了!”

苏从云看了老师一眼,嘟哝了两句,却不再说话。

“沈教授,太阳神鸟歇息的地方,是什么?”

“当然是西桑……嗯,我懂了,你的意思是,在古蜀的青铜神树中,太阳神鸟是歇息在神树上的,而之前我们把这三座大雪山分别看成是神树的一层,也就是说,太阳神鸟,或者说是像是太阳神鸟的某种猛禽,是歇息在其中一座山峰上?”

“不止是如此,刚才我也说过找到一点出去的线索,这同样和圣山崇拜有关。之前我们都认为,这三座大雪山是羌族传说中,天神为了替羌人阻挡戈基魔兵,而用三粒白石所化,因此它们很可能是羌族传说中的圣山。但我却突然想起,在汉族以及古蜀的传说当中,也有一座圣山!1,

“汉族的圣山?昆仑?”沈万年马上反应过来。

“是的,昆仑!沈教授,你是否记得学术界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昆仑,根本不是今天的昆仑山,而是岷山的主峰!1.

“不错,学术界一直有这种说法,远古时期的昆仑,和今天新疆的昆仑山根本就是两回事。那应该是指岷山,确切地说,有可能是指岷山在茂县境内的主峰九顶山。当然,现在已经证实九顶山并不算岷山的主峰,可是在古人,尤其是古蜀人心中,此观念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最开始这种叫法仅仅限于古蜀国内部,后来圣山‘昆仑’这个概念传入中原,并传说昆仑山住的西王母有长生不老之术,才有了后来的周成王在梦中西去昆仑求不死药的传说。在古蜀的传说当中,茂县的九顶山山顶即‘天庭’,是‘上帝之下都’,因昆仑山分‘三成(层)’故又称‘成山’,成山之顶为上帝的下都——也就是‘成都’,所以最早记载‘成都’名称的<山海经>中写道:‘有山名日成都,载天’。古蜀圣山九顶山‘成都’,就是载天(即天庭)的圣山‘昆仑山’。而今天的四川I省会成都,不过是古蜀文明从岷山地区进入成都平原后,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沿袭圣山原来的名字所取。当然,另一种说法,成都的来历是‘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个典故,至于到底是哪一种,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只是支持后一种‘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这种说法的,占了绝大多数!”

“这就是了,刚才沈教授你提到了蜀人以及汉人心中的圣山昆仑,也是分为三层,这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分成三层的形象符合。可以说不管是当初的蜀人,还是今天的汉族和羌族甚至是彝族,在远古时期,应该是分别沿袭自两个亲如兄弟的原始部落,那就是太吴和少吴。那么,如果我们依然将这三座大雪山看做是青铜神树的话,最后一座山的山顶,就是神树的树尖,同样也是太阳神鸟栖息的地方,而即便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大型的猛禽,也喜欢把窝安置在高山山顶,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要寻找的太阳神鸟,以及西玛,很可能就是在山顶。甚至,就连我们一直头疼的出路,也可能通过最后一座山的山顶找到。我记得燕大叔曾反复念叨过这样一句话:‘岷山之精,上应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说,岷山的顶峰九项山,是天神出入凡间的地方。而我们之前翻译出来的那段话,第六句是‘找到前往巨大城市的通天之径’,通天之径,是在最后一座山的山顶,那里是连接天界和凡间的地方——但是,我们最初身处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凡间’,而这个地方,明显并不是什么天界。按照这样的意义推算,第三座山的山顶的某个位置,实际上就是连接凡间、天界以及目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中转点!”

”就算如你所说,那些典籍和神话传说中,通往天界的中转点,应该是茂县境内的九顶山才对,和这个地方,怕是八竿子也打不着ll.柳衡皱眉道。

“这就涉及到我先前说的出口的问题。如果我们一旦登上这座山的山顶,通过山顶的某个位置前去现实世界,那么你认为我们会是在什么地方?是从五千米高空的位置突然掉下,还是在某个河道里突然出现?都不是,那应该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位置,如果不出所料的话,那个位置很可能是茂县的九顶山山顶lI'

“这样说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最初被发现双目凸出面带微笑的离奇死亡案件,就是在茂县……”柳衡点头道。

“那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必再沿着山谷底的溪流前往尽头,而是应该直接攀登上最后一座高山?”沈万年沉吟片刻后忧心忡忡地问道。五千米高度的山峰,这期间别说遇到什么怪兽,就算是这恐怖的高度,都已经足以让这个老人心生畏惧,何况,目前所有人身上都是单衣,在那么高的大雪山山顶,就算勉强爬上去了,谁能保证在找到那个连接三界的通道之前,不被冻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