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揭幕 58

英国,伦敦,萨瑟克区

莱瑟姆国际传媒公司董事长兼CEO杰拉尔德·马隆终于在第二天下午3点挥下了他的战斧。所有《金融日报》职员都收到一封邮件,内容是马隆用他那一贯尖酸的文字所写的一篇散文。意思是,最近控制成本的措施效果不太显著,报纸无法继续以目前的形式经营下去。因此,莱瑟姆管理层只有立即进行大面积裁员。裁员范围广、纵深长。目前为止,编辑部门“损伤”最为严重。然而,有一间新闻室,即佐伊·瑞德领导的特别调查小组竟然奇迹般地集体幸免于难。原来,他们的“缓刑判决”是杰森·腾博瑞送给他们的告别礼物。杰森很快就要加入那个刚刚把日报报社变成一片硝烟滚滚的废墟之地的管理层了。

晚上,佐伊带着强烈的幸存者的愧疚感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大家收拾私人物品,这已然成为每一次大规模裁员之后的一种仪式。她听着那些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的告别话语,心想,或许是时候离开报业,接受纽约的那份电视工作了。她发现自己又开始怀念在海格特区安全屋里碰到的那一帮男男女女,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自己都十分吃惊,她竟然会如此思念加百列和他的团队。她怀念他们那种必胜的决心,和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事业公平公正因而百折不挠的信念。她以前每次走进日报新闻室时,也是这种感觉。但她最为怀念的,是安全屋里那种温馨的氛围。每天晚上都有那么几个小时,她有幸成为那个家庭的一份子——虽是一个吵闹、好争辩、任性,有时候还出点小状况的家庭,但毕竟是一个家庭。

佐伊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家庭似乎把她抛弃了。从巴黎坐火车回来的路上,那个留着黑短发、脸上有痘痕的特工曾经私下里称赞过她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但是从那之后,便再也没有消息。没有电话,没有邮件,也不会有预先安排好的街头碰面,军情五处总部也没有悄悄地把她招呼过去,感谢她的付出。她时不时地感觉自己被人监视着,但或许,这只是她自己内心的期许而已。因为从事着日报行业,她的工作能很快见到成果,立即带来满足感,所以,对于上一次的任务,她感到最为煎熬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成效。没错,她隐约感觉到巴黎行动比较顺利,但她不知道行动过后,加百列和格雷厄姆·西摩是否拿到了他们想要的情报。她想,或许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吧。

至于她对马丁·兰德斯曼的感觉,她以前看过这么一句话,说恋爱关系维持了多久,那么要从这段感情中恢复过来便需要多久。但她发现,如果你的前男友正在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出售限制物品的话,你的恢复时间其实可以大大缩短。她现在极度憎恨马丁,很想立即终止与他的联系。但不可能。因为她的私生活现在关乎国家安全。军情五处让她继续保持联络,以免马丁起疑心。现在有一件事还不清楚,那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让她去参加马丁在日内瓦举办的募捐晚会。佐伊不想再踏进马丁的家门。实际上,佐伊不想再见到马丁这个人。

她的思绪被杰森·腾博瑞打断了。他走进新闻室,根据他的职责要求,向大家发表了一通“大屠杀”事后颂词,表示能够与这么一群天赋秉异、忠于职守的记者在一起共事,是他莫大的荣幸。他的演说一结束,新闻室的工作人员便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朝电梯走去,像是一群天灾过后,不知自己为何活了下来的幸存者。大多数人直接去了日报隔壁一家历史悠久、名叫“船锚”的酒吧,开始大口大口地喝酒。佐伊觉得自己应该出去露个面,但出去后,又立即发现自己拼了命地想逃走。于是,她帮几个人擦干眼泪,拍了拍一些人的肩膀以示安慰后,便悄悄溜出大门,逃入倾盆大雨中。

她没有看见的士,于是快步走上萨瑟克桥。刺骨的寒风掠过泰晤士河,佐伊打开小雨伞,但面对迎面扑来的雨水,伞丝毫不起作用。她远远地看见桥那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冒着雨站在人行道上。那是她被招募那晚,在CNN大楼外面上前和她说话的那个穿风衣的中年男人。佐伊走近之后,他把手举到嘴边,做了一个类似于忍住咳嗽的动作。突然,一辆捷豹豪华轿车开了出来,停在她旁边。车后门打开了。格雷厄姆·西摩招呼她上车。

“我听说日报刚才裁了不少人啊。”车子从路边缓缓启动时,西摩说。

“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吗?”

“BBC报道了。”

车子往左拐,进入泰晤士上街。

“我的地铁站在另一个方向。”

“我有事情跟你说。”

“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