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归责 25

荷兰,阿姆斯特丹

伊莱·拉冯从库特·沃斯惊世骇俗的生平中最基本的事实讲起。

他于1906年10月23日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上层商人家庭。后来前往柏林念书,1932年从柏林大学获得法学和历史双学位。1933年2月,就在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他加入了纳粹党,被分配到党卫军下属的安全情报部门,即保安部工作。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在柏林总部收集纳粹党敌人的卷宗,卷宗里既有真实资料,也有他们擅自编纂的内容。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看中了一位地位显赫的盖世太保长官的女儿弗里达·舒勒,追求她没多久之后,两人便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庄园里结了婚。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参加了婚礼,保安部部长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也到了现场,为这对愉快的夫妇演奏小提琴曲。十八个月后,弗里达生下一个儿子。他们收到了希特勒的亲笔祝贺信。

沃斯很快就厌倦了保安部总部的工作,他对他那些强有力的后台说,想得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1938年3月,他的机会来了。那时候,德国军队不费吹灰之力便进驻了奥地利。8月,沃斯到达维也纳,被派往犹太移民局中央办公室任职。移民局局长是一名心肠歹毒的年轻党卫军军官,正是他改变了沃斯的人生轨迹。

“阿道夫·艾希曼。”加百列说。

拉冯缓缓地点了点头。艾希曼……

移民局总部设在他们从罗斯柴尔德家族手中抢来的一座富丽堂皇的维也纳宫殿里。艾希曼命令他们通过一套迫使犹太人迅速外逃的办法将奥地利境内富有影响力的庞大犹太人族群驱赶出去。每天,维也纳城里那些华丽的老房子和宽敞的大殿里都挤满了吵闹着要逃离即将席卷全国的反犹暴力浪潮的犹太人。艾希曼和他的手下巴不得放他们出去,只要他们愿意付一笔昂贵的通行费。

“那是一次规模巨大的敲诈行动。犹太人带着钱财从屋子一头进去,出来时就只剩下自己的一条命。纳粹党人后来将这一过程称为‘维也纳模式’,这是艾希曼的最佳政绩之一。实际上,沃斯在行动过程中厥功至伟,当然,如果那些可以称为功劳的话。他总是与艾希曼如影随形。他们经常穿着黑色的党卫军制服,像一对年轻的天神一样在宫殿走廊里来回踱步。但他们有一点不同。艾希曼对犹太人很残忍,这一点他体现在表面上。但是所有见过沃斯的人都会被他礼貌得体的举止打动。他总是装作一副讨厌驱逐犹太人行动的样子,但其实,那都是他的伪装。他是一个头脑精明的生意人。他挑选出有钱的犹太人,把他们拉到他的办公室里单独交谈。当然,他们的钱最后都进了他的腰包。离开维也纳时,他已经富得流油了。但是,那还只是他的开始。”

1941年秋天,欧洲大陆被战火包围,希特勒和他的高层亲信决定彻底消灭犹太人。从东欧到西欧的每一片土地都要严格搜查,艾希曼和他手下那帮“驱逐专家”则担任死刑执行工具。他们把身体素质好一点的犹太人拉去当奴工,剩下的——老的少的、病的残的——立即给予“特殊待遇”。对于直接或间接处于德国统治之下的九千五百万犹太人来说,那是一场灾难,是一项没有罪名的刑罚。

“但那场运动对于沃斯的意义不一样,”拉冯说,“对于库特·沃斯来说,那是毕生难求的生意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