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实录(第3/3页)

王小美说:“尸体受到冷冻影响,部分损伤显现出来。石倩倩的右侧上臂外侧和左侧肩部有两处椭圆形皮肤挫伤,我们认定这是咬痕,隔着衣服的咬痕。”

“咬痕?”专案组里开始议论纷纷。王小美接着说:“我们认为这种咬痕是一种防卫性损伤,换句话说,

结合现场重建情况,我们分析在案发当时,很有可能凶手在搏斗中处于劣势,甚至处于被控制的形势,所以他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咬了石倩倩。”

“凶手是女人吗?”黄支队直接做出了犯罪分子刻画。

王小美摇摇头,说:“现场勘查发现了来自凶手的足迹,这个足迹虽然多,但是模糊不清,我们技术部门分析鞋码可能是39码到40码左右。脚掌较宽,应该是男式运动鞋。根据这几点,我们认为,凶手应该是男性,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未成年人。这两种群体,体力较差,可能会出现被被害人约束、制服的可能性。”

“老人和未成年人,这样范围还是很大啊。”黄支队摸了摸下巴,说,“而且这两种人为什么会和石倩倩扯上关系,又为什么要杀人呢?”

“为了缩小范围,我下午和丁全民又对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的照片进行了逐一分析。”王小美说,“我们认为,在凉亭里留下的足迹很凌乱,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在凶手离开的小径地面上的足迹很能说明问题。”

“是的。”丁全民打开投影仪,用模拟的足迹画面给大家介绍说:“我们测量了足迹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出凶手是处于大步奔跑的状态,而且足迹只有前脚掌,说明奔跑的动作很敏捷。这个动作提示我们,凶手应该是个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范围是什么?”黄支队问。

王小美说:“这个就不好说了,只能说,根据鞋码和其体力情况,肯定不是儿童,也不是发育成熟的成人,应该是处于发育期的少年吧。14、15岁的样子。”

“这样的小孩为什么会半夜出现在那里?”丁局长问,“又为什么要杀人呢?”

王小美说:“这我也想了很多。尤其是在下午我翻看法医行为分析学的时候,获取了灵感。我认为通过行为分析的理论,凶手有个明显的摆脱行为。凶手急于离开现场,而被害人不让他离开,结合凶手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以及被害人随身物品并没有被发现……”

“抢劫。”黄支队拍了下桌子,打断了王小美的话。

王小美坚定地点点头,说:“我认为,这是一起尾随、抢劫案件,因为石倩倩的反抗,导致了凶手杀人的后果。”

“漂亮。”丁局长赞了一句,“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经过你这么一说,我们再结合前期你们的现场重建分析报告看,确实应该是这么回事。凶手尾随石倩倩到达了现场,石倩倩在现场等人,而凶手在等待机会下手。最终,凶手冲出去抢劫,却遭到了石倩倩的反抗,凶手想逃离却被石倩倩抓住,无奈之下凶手咬了石倩倩想摆脱,但未果,只有用刀砍刺。这几刀中有一刀形成了致命伤,凶手趁乱逃离,而受伤的石倩倩却失足落入塘中。”

“对,就是这样。”王小美说。

“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分析,这个凶手不自信。”黄支队说,“不仅

在于年龄,也在于其成长的环境。他可能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长大,可能家庭不幸,可能经常被欺负。所以,下一步我们联系现场周边所有的派出所,围绕现场附近的一些具备上述特征的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凶手应该会有前科劣迹。摸排出来后,我们根据现场留下的运动鞋足迹进行甄别。”

会议散得很快,因为侦查员们要继续奋战。而这个时候,技术员们轻松了许多。

走出会议室的王小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信地说:“我看这个案子快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