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伊拉克内鬼(第4/11页)

根据本-古里安亲自下达的命令,一九五一年创建了以色列情报和特别行动研究所,外界称为摩萨德,在希伯来语中有“研究所”的意思。但内部从来不曾,也从来不会这么称呼,而是叫做“局里”。在世界上的主要情报机构中,它是最小的。按在册工资单人员统计,它非常精简。在弗吉尼亚州兰利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大约有两万五千名职工,这还不包括所有驻外情报站人员。与中情局和摩萨德同样的负责国外情报搜集的苏联克格勃第一总局,高峰期时在全世界共有一万五千名外勤特工,在总部工作的约有三千人。

一直以来,摩萨德只有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名雇员,外勤特工(被称为卡查)不足四十人。

摩萨德能靠那么微薄的预算和那么少的人员开展行动,并确保行动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是,它有能力深入到以色列人民群众中去。以色列人民具有大都市居民的眼光,并具有令人惊奇的各种才能,比如语言能力和五洲四海的地理知识。

第二个因素是,他们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国际帮手,希伯来语称之为“沙燕”。主要是散居在国外的犹太人(他们必须父母双方都是犹太人),虽然他们也许忠诚于所定居的国家,但也会同情以色列国。

光是在伦敦就有两千名沙燕,在英国其他地区有五千人。在美国的人数是该数字的十倍。他们从不真正去参加行动,只是应要求提供帮助。而且他们按要求提供的帮助不会是针对他们的出生国或入籍国,决不会让他们去干背叛国家的事。这些帮手能使行动的成本下降不少。

例如,摩萨德特工队抵达伦敦,要开展一场对付巴勒斯坦隐蔽小组的行动。他们需要一辆小轿车。一个沙燕就会按要求把一辆合法的二手汽车留在某个地方,车钥匙放在汽车脚毯下面。行动结束后这辆小车就归还了。那位沙燕永远也不会知道汽车被拿去干了什么;行车记录本上只记载着曾为某位客户出车。

比如这个特工队需要一个“门面”,一位有房子的沙燕就会借给他们一间空店面,一位糖果商沙燕把糖果和巧克力放进那个商店。特工队需要一个联络站,一位房地产商沙燕就会提供一处登记在他名下的空办公室。

斯图尔特・哈里斯去过以色列的埃利特胜地度假,当时在红岩酒吧里,他与一位说一口漂亮英语的快乐的以色列青年聊上了。在后来一次交谈时,以色列青年带来了一个朋友,年纪比他大些。那人诱导哈里斯说出了对以色列的态度。在假期结束时,哈里斯已同意,如有任何事情用得上他的话,他愿意提供帮助。

返回英国后,哈里斯按建议过着正常的生活。两年来他一直在等待着请他帮忙的电话,但这种电话从没来过。然而有一个友好的人定期拜访他,保持着联络。联络名单上的沙燕也正是卡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现在,斯图尔特・哈里斯坐在巴格达那家宾馆的房间里,越想越感到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封信很可能会惹是生非——夹带它出去时他会在机场被查获。偷偷地放进其他人的包里呢?他对于那种事情没有把握。而且到了伦敦他如何去取回呢?

最后他镇定下来了,制订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完全正确的。他把外层信封和那张纸在烟灰缸里烧了,捣碎余烬,倒进抽水马桶里放水冲掉。然后他把内层信封放到了衣柜上格的备用毛毯下面,事先把那里擦干净了。

如果他的房间遭到搜查,他可以发誓说他从来就不需要毛毯,从来就没动过柜子的最高一格,那封信肯定是前面一位客人留下的。

在一家文化用品商店里,他买了一只结实的牛皮纸信封、一只背面带胶的标签和封口胶带;在一个邮局里,他买了足够把一份杂志从巴格达寄到伦敦的邮票。他在展销会上选了一本赞美伊拉克成就的进步杂志,还在那只空白的信封上贴上了展览会的标志。

到了最后一天,就在跟两位同事一起赴机场之前,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那封信夹在杂志里面装入了信封。他在信封上写上英国朗伊顿的一位叔叔的地址,并贴上了展览会标签和邮票。他知道宾馆大厅里有一只邮箱,下一次开邮箱的时间在四个小时之后。他合理地推测,即使到时信封被安全机关的侦探们用蒸汽开启,他也已经坐上英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到阿尔卑斯山上空了。

有人说好运气青睐勇敢者或笨蛋,或两者相加。酒店大厅里有秘密警察监视着,时刻观察着是否有伊拉克人走近任何外国人,是否有人把什么东西塞给他们。哈里斯把那个信封放在衣服里面,夹在左腋下。角落里有一个拿着报纸的密探在注视着,但哈里斯把信投进邮箱时,正好一辆行李推车从他们之间通过。当那个观察者再次看到他时,哈里斯已经在服务台交钥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