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5/62页)

“电网启动重新配送了。”有人多此一举地喊了一句。

在市郊和乡村地带,电网都是曝露在外,清晰可见的——从那些悬在头顶、没有绝缘层的高压电缆,到一根根电线杆上,再通过普通电线送到你的家中。假如有哪根电缆出了毛病,轻而易举地就能找出来,把它修理好。然而,在许多大都市,譬如纽约市,电缆都是埋在地下的,还包裹了一层绝缘塑料。因为塑料随着岁月的推移会老化,还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结果就会引起短路和停电,电力公司的解决办法是将电网的冗余度增加到原先的两倍乃至三倍。当MH-12变电站突然瘫痪,电脑会自动地开始从别的地区调拨电流,重新配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电压没有剧烈上升,也没有下降。”另一名技术员喊道。

电网里的电流就像自来水从一根主管道流入一个家庭,再通过许多开启的水龙头流出。当一个水龙头关闭,其他水龙头里的压强就会增加。电流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电流传输的速度比自来水快得多——差不多是七亿英里每小时。因为纽约市的电力需求很大,分担额外配电任务的那些变电站的电压——相当于自来水的压强——就会增大。

但是,电网建设时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完全能应付,电压指示灯依然保持绿色。

然而,让主管感到困扰的是,MH-12变电站的断路器一开始怎么会分离。变电站的断路器启动的最常见原因要么是发生短路了,要么是用电高峰时用电量遽然增大。用电高峰通常是在早晨、上下班高峰和傍晚,或者是遇上高温时节,贪婪的空调机需要惊人的电量。

在这个气候宜人的四月日子里,无论怎么看,上午11点20分20秒3毫秒都算不上是用电高峰时间啊。

“派一名故障检修员去MH-12变电站,可能是哪根电缆坏了,也可能是短路——”

就在这时,第二个红圈开始闪烁。

重大故障

NJ-18变电站下线

又有一座地区变电站瘫痪了。这座变电站位于新泽西州帕拉姆斯附近,是曼哈顿12号变电站下线后承担它的配电任务的几座变电站之一。

早班主管发出一声不像笑也不像咳嗽的声音,紧蹙眉头,疑惑不解,“到底是什么玩意呀?电网荷载在容许范围内啊。”

“传感器和指示灯都运行正常。”一名技术员说道。

“是SCADA程序出问题了吗?”主管问道。整个阿尔冈昆电力公司都在一款名叫“监管和数据获取”(SCADA)的复杂程序的监视下,运行在使用Unix操作系统的大型计算机上。颇具传奇色彩的2003年东北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北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电力事故——可以部分归咎于一连串的电脑软件错误。今日的电网系统不再允许那类灾难重演,但这并不是说另一种不同的电脑故障就不会发生。

“我也不清楚。”主管手下的一名助理缓缓说道,“不过我觉得,只有这种可能了。诊断报告里说,电缆和开关站都没有物理损坏。”

主管凝视屏幕,等待系统按照逻辑做出下一步部署:让他们知道哪座变电站——或电厂——会加入进来,填补NJ-18变电站瘫痪造成的电力缺口。

然而,屏幕上并没有跳出任何新讯息。

曼哈顿地区的三座变电站,分别是17号、10号和13号,在继续额外地为纽约市两处原本会停电的服务区供电。“监管和数据获取”程序并没有正常执行任务,它本来应该从别的变电站调拨来电力,施以援手。现在,上述三座变电站输入输出电量的总和都在急剧增加。

主管摸了下胡子,徒然地等待另一座变电站上线,片刻后,他给自己的高级助理下达了命令:“用手动方法,从Q-14变电站调配电力到曼哈顿12号变电站的东部服务区。”

“是,主管。”

早班主管随即又厉声说道:“现在就做。”

“嗯,我正在想法子呢。”

“想法子。你是什么意思,想法子?”执行这项任务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

“开关立占.没有反应。”

“不可能!”主管迈出几小步,走到技术员的电脑前。他敲击了一下自己睡梦里都能记得的那句指令。

一点反应都没有。

电压指示灯已经跃到绿色的尽头,隐约闪现黄光。

“真不妙,”有人开始小声嘀咕,“这是个大问题。”

主管跑回到自己的电脑桌前,跌坐在老板椅里。他的格兰诺拉谷物棒和印着古希腊运动健将图案的咖啡杯滚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