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节(第5/7页)

腾村:嗯,不错。关于分组的做法,静子园长有异议吗?

千惠:她很支持,我把分组的建议跟她说了后,她比我还高兴。她说孩子们是最喜欢新鲜好奇的,这样改变一下格局,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体验。

腾村:要小心,不要让她有什么觉察。

千惠:嗯。

腾村:用三个词给我概括一下静子这人。

千惠想了想:天真,温柔,刻苦。

腾村:听上去像一个修女。修女是行善的,不要伤害她。

千惠:明白。

腾村:她孩子你安排在哪一组?

千惠:我把他安排在第六组,就是药量最少的那一组,应该没问题的吧。

腾村:你怎么知道那一组就一定没问题?

千惠:那怎么办?

腾村:没什么怎么办,就按计划进行吧。不能为了静子的孩子,坏了我们的大事。

千惠:明白了。

腾村:记着,实验才开始,一定要定时定量,要坚持天天吃,要看着他们吃掉。还有,现在不要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没出来之前,任何一组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结果。

千惠:嗯,我记住了。

腾村:更要记住的是,不能让静子有任何觉察。

千惠:一定!

腾村:你可以走了。

千惠:我看你很累,给你按摩一下吧。

腾村:不用,叫百惠来给我泡茶。

千惠走了,百惠来了。百惠泡茶时,腾村好像在看书,时而会与百惠交流一两句,问她最近看了什么书,并建议她看一本什么书。诸如此类,都是闲言碎语,不作记录。

1941年1月18日。这天上午九点多钟,腾村开始弹古琴,弹的曲子很激烈(后来的对话说起是《十面埋伏》)。弹完一曲。小野进来报告说野夫机关长已经上路,大约十分钟后到。腾村不问来由,继续弹下一个曲子(是《高山》),即表示拒绝不见。十几分钟后,小野又来报,说野夫来了,又走了。

腾村:你是怎么打发他的?

小野:我说您在跟要人谈事,不便见他。

腾村:其实我是在跟古人谈事。他来有什么事?

小野:呶,这是他送来的,说是宋代浙江龙泉窑烧制的青瓷。

腾村:拿出来看看。他是有这个取悦我的心,可没那双识货的眼,我怀疑又是个假货。

可腾村看后,惊叹这东西是真的,价值抵得上同等重量的金子,很是兴奋,腾村说:野夫这么一门心思取悦我,为的是什么?自已?还是他矜持的外甥女?我很奇怪,静子明知我是无冕之王,却从来不来找我办任何事。

小野:她在这儿孤儿寡母的,大概也没什么事吧。

腾村:怎么叫没事?野夫削尖脑袋往这儿钻,难道是没事的样子吗?身为至亲,野夫的事就是她的事!我需要了解她。

小野:我去喊她来见你吧?听说明天是她的生日,要不……

腾村:谁说的?

小野:千惠。

腾村:嗯,那就明天安排个晚餐,准备一份礼品。

小野:好的。

1941年1月19日,晚上八点。百惠在泡茶,小野进来,问她茶泡好了没有。百惠说好了,小野便让她走,说教授马上来,要单独与静子园长谈事。百惠刚走一会,腾村果然与静子一同进来,言谈中可以想见两人刚才一起吃的晚餐,腾村送静子的礼也送了。礼是一只手镯,静子似乎很喜欢它,已经戴在手上,喝茶之初,都在说这只手镯:静子是表达喜欢和谢意,腾村是介绍这手镯的特色和来历。随后,静子说了一些孩子们的事,腾村说了一些他的工作:他自称在这里研究中国古老的陶瓷。总的说,双方相谈很欢,历时近一个小时,但值得记录的内容不多,只有下面这段对话,有一点内容——

静子:教授,冒昧地问一句,您的研究和这些孩子有关吗?

腾村:你听说有关吗?

静子:没有。

腾村:那你怎么会有这个问题?

静子:您选择在这里做研究,我想应该跟孩子有关吧。

腾村大笑:你觉得这是孩子们呆的地方吗?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有几百岁,这是我呆的地方,我和我研究的对象。所以说,不是选择跟孩子们呆在一起,而是孩子们选择跟我呆在了一起。

静子:可孩子们早在这里了,而您还没有我来得早呢。

腾村:我整天呆在这楼里,来了你也不知道。当然,我确实来了也没多长时间,但我的研究对象早守在这里等我来了。

静子:就是这些吗?

腾村: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些玩意,某种意义上说都不是我的研究对象,它们都是别人、包括你舅舅他们送来的。说实在的,它们没什么研究价值,只有观赏价值。呶,那个青瓷壶就是你舅舅昨天送来的。这是个好东西,是宋代龙泉官窑烧制的贡品,我喜欢的。你应该知道,你舅舅很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