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7页)

“目的是什么呢?”坐在椅子上的希斯身体前倾,他追问道,“他人在尼日利亚,能干什么呢?”

“看,这就是你犯的第一个错。这家伙不在尼日利亚,甚至不在非洲。”

“电子邮件显示的是南非地址。”希斯说。

“那你有多少个海外电子邮件地址?”谢丽尔反问道。

谢丽尔把希斯给问住了。收到像特勤局这种执法机构发来的电子邮件会让很多人感到精神紧张。特别是来自海外的邮件。为了隐藏政府身份,希斯有一堆虚假账户备用。

“所以说,改变邮件发送地址不仅仅是为了摆脱追踪?我是说非洲尼日利亚之类的。可是,这点真的很重要吗?”希斯问。

“我敢说这家伙跟你我一样是美国人。英语是他的第一语言。我猜他住在东海岸。年龄大概四、五十岁,虽然这点我说不准。”

“你从一封邮件里就能看出这么多?”他惊讶地问,不知道她的部门用了什么方法,能够检测出普通人根本察觉不到的信息。

“我不能保证我说的是对的,但从语法上看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语法分析目前还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已经初见雏形,乔·克莱恩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她说。

“乔•克莱恩?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希斯问。

“还记得几年前的《原色》吗?”谢丽尔问。

希斯闭上眼睛思索。这本小说现在正躺在他家的书架上睡大觉呢。几年前不是有谁当作礼物送了他一本么?他现在不怎么读书,主要是没时间。

“啊,对,我记得。”他支支吾吾地说。

“你别装了。”谢丽尔取笑道, “是一位匿名作家影射1992年比尔•克林顿总统竞选的讽刺小说。”

这下希斯想起来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美国白宫,所有人都想搞清楚写这本小说的无名氏到底是谁。小说的内容和克林顿竞选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惊人相似,大家猜测一定是选举团队内部的人写的,或者至少是能接触到内部的人。

“对,我记起来了。有个瓦萨尔大学的英语教授推断作者是名记者。”希斯回忆道。

“就是乔•克莱恩。”谢丽尔一字一顿地说,“克莱恩极力否认,在媒体上痛批教授。那个教授的名字叫唐•福斯特1,是个好人。”

“他还找出那个泰德•卡钦斯基2就是‘大学炸弹客’,对吧?”希斯问。

“就是他。他还找出了莱温斯基—特里普谈话纪要的作者。”谢丽尔说,“他的确有些本事。不管怎么说,他真的把文本认证变成了一门科学。他不是在揣摩作者身份或心理状况,而是确认特定文件的真伪。”

“好吧。那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希斯问。

“我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互联网上搜索,看看有没有类似这份邮件的写法。”谢丽尔回答。

“其他文件……”希斯说。

“……是我所必需的素材,等我做出心理画像,你就可以锁定目标了。”谢丽尔抢着帮他说完。

“我不能让你这么做,不会有结果的。你还有真正的工作要做,这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希斯说。

“我们就管它叫做培训机会吧。”谢丽尔说,“这么说会不会让你觉得更诱人一些?”

希斯注意到她口气中的不满。“怎么了?”他警觉地问。

“你似乎对继续追查下去不太感兴趣。”谢丽尔分析说。

“这是我的工作。我对我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希斯说。

“放松些,混球!你还没做这份工作我就认识你了,记得吗?我知道你全身投入工作时是什么样子。但你现在不是,至少在这个案子上不是。有其他事让你分心了。鉴于我不认为菲尔•汤普森正面临严重的威胁,那这个‘其他事’一定跟你有关。我怀疑是跟这个案子有关。”

“它根本算不上是件案子。所以我才不想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希斯辩解道。

“它当然是件案子。这是犯罪,是侵害美国公民的犯罪行为。这完全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但这也不是让你分心的理由。”

“别再说了。”希斯警告她。

“你不喜欢这案子,是因为它跟失聪人群有关。”谢丽尔说。

电话里陷入沉默,他们谁都没再开口,似乎连呼吸声也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希斯认为她人已经离开了,结果听到电话另一头传来转动椅子的声音。她还在。

“你这么说不公平。”他终于开口了。

“不仅公平,而且还是实话。”她轻声说,口气却咄咄逼人。“你一直对失聪过于敏感。你觉得这个任务交给你,是因为你有听力障碍,而不是因为你是名优秀的调查员。”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