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第6/16页)

  毕竟是楚太子居住之所,驿馆布置得颇为华丽,侍从众多,不似赵国驿馆那般清冷。太傅黄歇亲自出迎,将蔺相如等人引入堂中。

  楚国太子熊完正与苏代在商议什么,见客人到来,忙下堂迎接。

  苏代不见赵奢,颇为惊异,问道:“赵副使不肯赏光赴宴么?”蔺相如道:“赵副使身子不适,不宜出门。不过他请我转致谢意。”

  苏代不由得转头看了黄歇一眼,露出了踌躇之色。

  黄歇忙道:“无妨,改日再请赵副使也是一样的,只是苏大夫明日就要启程回楚国了。”今晚只请了赵国使臣一行,既然宾客已至,遂命开宴。

  主人熊完席地坐在堂首的方形大帐内,面前设一长方形木制大案,装饰有艳丽的漆绘图案。案上有一大托盘,托盘内放满鼎、杯、盘等餐具。主人席位的两旁各有一排宾客席,诸人就座。侍者依次奉上酒水、食物,酒是楚国特产的苞茅缩酒,食物则是米饭和炙肉。因为时人烹煮肉类食物时不放任何调料,又有小碗分别盛装着饴①和盐,放在各人面前,供食用时蘸取调味。

  ①春秋战国时调甘甜之味用饴、蜜等物。易溶的甘蔗糖大约到唐代才从印度传进我国。

  当时北方诸侯国如秦国、赵国均是以粟为主食,很少能见到稻米。李银坐在下首,他从未吃过楚国的食物,闻着酒肉俱香,尤其是那碗白米饭更是从所未见的稀罕物,颇有大快朵颐之心。正将手伸向炙肉时,却发现上面有一根三寸长的头发,再看旁边的米饭,混着一根半寸长的杂草,心中颇感恶心,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黄歇立即留意到了,问道:“怎么,食物不合李君口味的么?”李银道:“当然不是,是这上面有异物。”

  黄歇抢过来一看,发现了肉饭中的蹊跷,不觉很是尴尬。

  熊完虽然年幼,却长期在秦国做人质,受尽委屈,早积压了一腔强烈的怒气,忽见手下人弄得在宾客面前失了面子,登时发作起来,叫道:“来人,立即将宰人①和为李君进食的婢女全部处死。”

  ①宰人:掌管膳食之官。

  侍立在李银身后的婢女媚儿一听,当即软倒在地,手中的酒器跌落在地上,洒了一地,一股浓郁的酒香登时弥漫开来。

  熊完见她当众失礼,心中更怒,连声喝道:“快些将这贱婢拖出去杀了。”

  蔺相如忙止住侍卫,道:“请等一等!太子,这件事未必就是宰人和婢女的错,人命关天,还是先弄清楚的好。”

  他是客人,熊完少不得要给几分面子,便点了点头,示意侍卫放开媚儿,问道:“那么蔺大夫认为是谁的错?”

  蔺相如道:“请太子稍候。太傅君,请你陪我走一趟。”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起身出堂,过了一刻工夫才重新回来,道:“宰人无罪,婢女只是小过。”

  熊完、苏代等人均是大奇,忙问原因。蔺相如道:“我刚才和太傅君到厨房看过,砧板上切肉的刀是新磨的,非常锋利。用这样的利刃切肉,筋皮都能切断。各位请看自己面前的炙肉,大小不过一寸,而这根头发却有三寸,并没有被切断,所以这不是切肉人的过错。我又查看了烤炙肉块的用具,所用的炭是最好的桑炭,铁炉也不错,用这样的炊具烤出的肉焦黄,但一根三寸长的头发却没烤焦,这不像是烤肉者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宰人无罪。”

  苏代道:“有理。肉上的头发一定是婢女奉食时掉落的。”蔺相如道:“婢女发长过尺,挽着双髻,纹丝不乱。况且进献食物时须得举木案过额头,不大可能掉头发到肉上。这头发多半是根旧发,落在堂中什么地方,适才人进人出,穿梭如风,带得它飞到了肉上也说不准。”

  熊完大觉新奇,问道:“那么蔺大夫又如何说婢女只是小过呢?”蔺相如道:“我到这位媚儿的卧室看过,床上铺的草席破旧,编席的绳子都折断了,草也碎了。她睡在这样的卧具上,有草黏在衣服上也不足为奇。又进进出出地堂中侍奉,偶尔有身上的杂草掉进饭里,也是有可能的。各位请看,这是我从媚儿卧室里捡来的席草,跟她衣衫背后的这根,以及饭里的杂草比照,是一模一样的。太子,臣以为,媚儿不仅不该受罚,还该赏新卧具和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