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渤海国 第十四章 沙妃塔

许少德看我不信,焦急地辩解道:“那是我后妈!”

“这么说,你觉得伯母……”我本想说他母亲是在这里出了事情,但是又不好明说,于是只好说道,“那我们快追吧,不然老和尚就跑掉了。”

许少德还是有点古怪,他说的故事真假难辨,虽然十大金项链谜案我也听说过,但我已经没时间跟他磨蹭了,所以就举起手电往暗道里走。暗道一直往地下延伸,到了这里已经有不少水气,阶梯也出现了很多青黄色的青苔,青苔是空气是否安全的指针,这说明暗道的空气还能够呼吸。青苔上有很多脚印,估计有很多人在这里走过,也许范里他们也进来了。

阶梯无比湿滑,我步步惊心地走下去,谁知道刚走几步,前面竟出现了一个铜门,上面已经绿斑无数,但锁已被人为破坏,是一种小型炸药所致,这种炸药威力范围很小,但是力量很大。二战时,这种小型炸药最出名的就是英国的莫里斯炸药,他们曾用莫里斯炸开了德军的一个保险箱,但保险箱里的东西却毫发无伤。

许少德看我停住不前,于是催促了几声,我不知道为何忽然紧张,顶不住身后的压力,轻轻一推铜门,看到门后的情景后,结果浑身如通了电一般,手冷冷一晃,手电就摔在了地上,并且喀嚓一声——黑了。

我慌忙地蹲下来摸索手电,怎知摸到以后却再也无法打亮,兴许给摔坏了。许少德责怪我神经衰弱,一个小东西也拿不稳,改天要去做个全身检查才行。刚才我看到铜门之后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手里也握着手电,这几年一直碰到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已经有了心理阴影,如今忽然这么近距离的看见,当然吓了一跳。

许少德听我这么一说,于是用他的手电往前晃了晃,说道:“哪里有什么人,只有一面镜子。”

门后的确有一面满是泥泞的镜子,适才心慌没认出来,害得我在他面前出丑卖乖。我这人不好别的,最好面子,所以赶紧找理由开脱,说刚才手打滑,所以没拿稳。好在我摔坏的手电是许少德的,自己还有一根,但许少德担心我又摔坏,所以这次就换他来拿。

铜门后的并不是现代的镜子,而是古代的铜镜。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有了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但无柄,这就是中国镜独特的风格。直到明代,中国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镜才逐渐普及。

这面铜镜既大又长,为全身铜镜,虽已遭侵蚀,但镜面仍能反射人像。我觉得蹊跷,铜门后是一条通道,照理说不该摆放这些障碍物,就如山丘顶上的古寺一样,佛堂前立着一座石屏风,看起来非常的不协调。镜子上刻有一些文字,我看了一眼,这是渤海古国的文字,就和大卡车上的文字瓦一样,都是一些很古怪的字符。

铜镜下还有两具骸骨,但已经粉碎得没了形状,只剩下些青得发黑的碎骨头,但镜角还有一根骨头比较完整,一看便知是人的手臂,它仍紧抓着镜子。看来曾有人想把镜子搬上去,或者搬下来,但是却遇到了意外,可是为什么要搬动这面镜子呢?

我们绕过镜子,又往下走了大约一分钟,下面的水气越来越重,甚至呼吸时都觉得是在喝水一般。从发现镜子的地方走下来,一路上都有打斗的痕迹,新旧的都有。许少德自从说出了他妈妈的事情,一直急着走在前面,可将要进入一个如储藏室的地方时,他却忽然摔倒了。许少德揉着膝盖站起来,举起手电往脚下一照,那里竟有一个颜色鲜艳的登山包。

我觉着奇怪,这里如此古旧,老和尚和那群尼姑又似乎不常出山,怎么会有这么新潮的东西。登山包是红色的,90年代红色仍很流行,所以很多东西都是这个颜色。我把登山包的拉链打开,里面是一些衣物,都是男性的。最令我惊讶的是,在登山包的小袋子里竟掏出了一张身份证,而上面的名字写着:薛智。

“薛智?薛大头?他不是死了吗?”许少德纳闷地问道。

我没有说话,继续翻了翻登山包,里面还有一些证件和一些车票。证件全是薛大头的,而车票全是去南方的,好像是薛大头要跑路一样,但他却已经死了。他的登山包为什么在这里,他又是怎么死的,恐怕只能寄望于卓海了。

“快往前走吧,等出去后叫卓海他们来看看。”我轻叹一声说道。

“其实,我也不是很想继续往下走了……”许少德忽然停住。

“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刚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你现在……”我气得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