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刘向东的内心变化

刘向东侧身把不远处的垃圾桶拖到身边,朝里面吐了好几口吐沫,随后弯着腰,双手托着额头,身体缓缓起伏。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刘向东正处于人际性格与社会价值观的主要塑造期,却遭逢动乱,亲历了人性的丑恶。长期遭受来自陌生人的威胁,使得他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为了消除恐惧,逃避就成为他面对陌生人时的第一选择。一旦无法逃避,对人的恐惧便会爆发,这就是他社交焦虑的根源。

但与此同时,不畏时局、坚持上课的两位老师,也让他感受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信仰、勇气、无私,等等。在黑暗的深渊里,这一丝可怜的美好,成为照亮他前行的星星之火,也成为他日后奋斗的内在动力。他努力学习成为大学老师,正是潜意识里对当年两位老师的敬重与追随,而且只有在教室里,他的社交焦虑才会有所缓解。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能让他忘记人际威胁,所以成年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不问俗事、专注教育与科研,以同样的方式抵御人际关系带来的不安全感。可以说,从少年到中年,他的学问、见识与日俱增,心理状态却几乎没什么改变。

目睹女同学受辱而死,对人际关系的恐惧随之爆发。在爆发过程中,流氓们把精液弄到了刘向东嘴里,在刘向东的潜意识里,流氓们代表恶人,精液也就成了人性丑恶的象征。他当时一定用力往外吐,并用手把牙齿上的精液抹掉。因为身处性成熟期的重要阶段,这起事件对其人际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以至于抹去精液的动作成为其心理的固定组成部分,成了逃避人际关系、消除恐惧的本能反应。所以此后,每当感受到来自人际关系的恐惧,他就会下意识地做出从牙上抹去精液的行为,并逐渐演变为摸门牙的动作——强迫症的行为简化。

思绪至此,我又注意到另一个信息:刘向东一直在C大任教,1997年却跳槽到E厂做了科研中心主任。按照此前的分析,支撑他生活和事业的内在动力,是当年两位男老师让他感受到的美好人性。在这种信仰的驱动下,坚守教师岗位,才应该是其心理的合理选择,他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呢?而且,我听袁主任提起过,说刘向东虽然性格古怪,却很渴望权力,懂得运用权谋,还通过造假、篡改、身份替代等方式,把儿子包装成了学术天才。运用权谋与暗箱操作,背后都少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刘向东的心理真如我此前所分析,事情就存在明显的矛盾——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

我迅速意识到,1997年离职前后,刘向东或许又经历过一次心理转变。

分析至此,我看着低头不语的刘向东:“97年,你为什么从C大辞职?”

他深吸了一口气,坐直身子,摸了摸门牙,舔着嘴唇,欲言又止。

我说:“对你而言,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你曾经想要把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对么?”

他抬起头,一时忽略了焦虑,惊讶地看着我。

我继续引导:“但是,97年或者更早,一些事改变了你的理想和观念,跟我说说这些事。”

他点点头,摸了一下门牙,略带紧张地说:“教师、教师确实是最神圣的职业,这个观念从来没变过。但是,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看不惯那些人——”

“哪些人?”我冷冷地看着他。

“助手、同事、领导,太多了。”他的目光突然变得坚毅,声音也有些激动,“不配、他们不配,他们侮辱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是神圣的。”我如此安慰他的内心,随后又说,“详细一点。”

他顿时平静了许多,想了想说:“97年年初,我独立完成了一个很有突破性的理论项目,化工学院的院长找到我,想让我把他女儿的名字挂在论文上,我当即就拒绝了。没过几天,经常合作的几个期刊都不要我的论文了,有一个已经在审,还特意把稿子退了回来。院长又找到我,说不属他女儿的名字,论文就不可能发表。说那话时,他像个大义凌然的英雄,我倒像个对敌妥协的叛徒。我再次拒绝了他,还写了实名举报信亲手交给了校长。第二天,举报信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我很快就意识到写举报信多么幼稚可笑——我根本没必要写,因为整个化工学院的教师都知道!我经常合作的一个教授,还有我带了一年多的一个助教,甚至直接参与了帮院长女儿造假的事。也就是那几天,很多平时一本正经的教师都找到我,劝我不要跟院长闹僵,说些‘无非是署个名而已’、‘对论文没什么影响’、‘你这样会自毁前程’之类的话。”说到这里,刘向东深吸了一口气,显得十分压抑,“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人根本就配不上教师如此神圣的职业,他们自私、贪婪、世故、学术不精、喜欢弄虚作假……更让我不平的是,好像只有这样的人才在教师岗位上才会顺利,我也见过踏实、固守正义的人,他们反倒容易被淘汰。你不认为,这根本就是在颠倒黑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