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建立在猜测之上的猜测

我想了想,问:“说到底,这些都只是你的猜测罢了,而且是建立在猜测上的猜测,如何证实呢?”

“证实之前,要先分析这种猜测是否合理,就是说,是否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她喝了口水,不紧不慢地说:“不妨顺着这个思路更进一步——先假设丁俊文收到的第三笔汇款确实来自我眼前的这个王伟,然后将假设代入现实,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对整件事进行分析。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出现了与已知信息的矛盾,这个假设显然就是不成立的。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矛盾,那么这个假设至少就存在理论可能性。或者乐观一点,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与已知信息的契合点,那么这种猜测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只有先分析了可能性,我才能有的放矢,对王伟进行进一步的试探,也就是你所说的证实。”

我对逻辑学的推理方法并不熟悉,所以有点跟不上她的节奏。

“继续分析。”她却没有给我时间思考的意思,“假设丁俊文收到的第三笔钱来自这个王伟,那么,这是他的个人行为?还是代表了某些利益方?这需要一一分析。先假设是个人行为,那么汇款一百万,自然是为了得到那份研究报告。他为什么要买那份研究报告?他说自己做着某种‘一般人接触不到’的生意,从他的座驾来看,这种生意似乎也很有赚头。一般人接触不到的赚钱生意,又跟一份神秘的报告有关,很可能和倒卖信息有关。”

我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所以没有记录这些分析过程。但不得不承认,她考虑问题真的很细致,也很全面。

“不过很快,基于这种假设的分析就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她说,“如果他真的是以个人名义向丁俊文购买报告,他是否得到报告了呢?我认为没有。丁俊文收到的最后两笔钱来自陈曦,第三笔钱来自王伟,前两笔就肯定是来自E厂了。在一百万和六十多万面前,六百万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同时,E厂背景深厚,对丁俊文的威胁程度也远高于另外两方。那么,既然丁俊文没有把报告给陈曦,也肯定不会交给与陈曦实力相近的王伟。”

我几乎快要忘记事情的真相,只一心沉浸在她细腻的思维中。

她继续分析:“问题来了,如果王伟没有得到报告,那么丁俊文死后,他为什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呢?陈曦那么谨慎沉稳,都忍不住去了一趟丁家,而王伟不仅没有去过丁家,甚至从来都没有让我察觉到他的存在,这显然很不合理。所以,我暂时放弃了他以个人身份给丁俊文汇款的假设。接下来,我假设他代表E厂的利益,进行分析,虽然没有出现不合理的地方,但也没有出现和已知信息的契合点,所以很快,我将其列为一种理论可能性,暂时搁置在一边。”

“然后呢?”我急切地问。

“然后,我做了第三种假设,假设王伟代表其他利益方——我第一个就想到了省电视台。”说到这里,叶秋薇的眼睛突然比之前明亮了一些,“王伟并没有在省电视台正式工作过,只是实习过将近一年,他和电视台之间的交集,主要就是这一年的实习期,以及他那曾任台长的父亲。父亲当年安排他进入电视台实习,显然是想过让他进入电视台发展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又让他进了教育局呢?留在电视台,有至亲罩着不是更好么?这看似是个不合理的地方,但正是这种不合理,让我迅速找到了假设与现实之间的契合点。”

我想了想说:“你说的契合点,就是他父亲临终前没有给他铺路这件事。”

“没错。”她往后靠了靠,双手自然地放在小腹处,“他父亲肯定知道他在教育局里混得并不好,明明有能力在临终把他安排进电视台,却没有那么做。这和当年让他去电视台实习,最终却没让他留在台里发展,应该出自同一原因。原因显然与某种顾虑有关——王伟进入电视台工作,会让他父亲有所顾虑,王伟没有向父亲争取,显然也明白父亲的顾虑。这么说的话,王伟在电视台实习的近一年时间里,这种顾虑应该还未出现。所以我想,正是在实习期间发生的某件事,成了父子二人后来的顾虑。”

“什么事?”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思绪至此,就要回归到猜测的核心内容上了。”她说,“猜测的核心内容,就是王伟和那一百万汇款之间的关系。那么,他和他父亲的顾虑,很可能也与此相关。无法言说的顾虑,就是一种忌讳,电视台内部会有什么忌讳呢?结合丁俊文收到的一百万汇款,我认为,如果那一百万汇款确实来自我眼前的王伟,他也的确代表省电视台,那么,他名下的某个账户,应该就是省电视台用于购买新闻线索的内部金库。按照这种设想继续分析,此前种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都有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