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身处异境

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通常只会在观仙楼内待到十二点便会离开。胡娘和钱钻也都再没有去过。李星龙为了给我们增加一点可玩性,给了我们每人十枚玉币,说是如果我们有看好的珍宝,也可以试着叫价。

这些玉币价值也不小,是一种圆口翠玉,上面带有一条条暗色的花纹。这两天中,我们三个人的玉币一枚都没有用,都等着第三天的时候看看自己能不能拍到所谓的大宝。

同前几天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第四天观灯开始之前,楼上的位置已经基本全都被坐的满满当当了。不仅胡娘和钱钻又来了,而且之前一直没有出现的楚雄、王神通、郑浑、嚓祁尔申,甚至连李老鬼,也都坐在了楼上的位置。

楼下的人很早就来到了观仙楼,可能知道今晚楼上坐了许多江湖中的大佬,所以楼下的声音不再嘈杂,而是唧唧我我的小声的说着什么,都翘首以盼今晚所展示的珍宝。

我们桌子的左侧是胡娘的位置。右侧就是嚓祁尔申。嚓祁尔申五十岁上下,身材有些过于消瘦,就像是营养不良一样,两只手中都带了一个玉扳指。左手的玉扳指与我们大致一样,可是右手的玉扳指却是一个红色的美玉而制,比他另外那只手的扳指差不多大出了一倍有余。嚓祁尔申身着一件类似唐装的服饰,头顶没有一缕头发,眼眶有些下凹,眼神看上去很是浑浊,就像李星龙之前说的一样,嚓祁尔申嘴角总是微微的上扬,眼睛轻轻的眯着,一副笑脸的模样。嚓祁尔申身边带来了五个人,五人穿着上和嚓祁尔申差不多,纷纷坐在嚓祁尔申两侧,几个人时不时在嚓祁尔申耳边耳语几句。我发现嚓祁尔申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耳垂很大,就像是一个大活佛一样。

今晚观灯开始,珍宝不再是每三个为一组,一起登上龙台了,而是一个个的分别被端上龙台。

第一件被端上龙台的是一个呈现三角形的丝绸盒子,丝绸主色为红色,中间还点缀着一条条的金丝。单单是看这个外观,就知道盒子里面的东西,可能是于皇室有关。

龙台之上那两个类似于拍卖师的人,这时也没有过多的介绍,而是直接把那个三角形丝绸盒子的顶端向上一提,只见盒子的三个角纷纷向上收起,里面的东西便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只见锦盒一开,上下两层楼上,纷纷传来了一声声的惊叹之声。我看到锦盒之中,是一块温润色的碧玉。此玉约有手掌大小,上方雕刻有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形图案,两条龙的龙头分别从两侧探出,并贴合在一起,形成了“双龙”。而在龙形雕刻的下方,则是一个方形的玉墩。

这东西看上去,和我从金手佛爷那里得到的鬼玺,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想到这里我心中一惊,小声的对旁边的夕羽惠说道,“下面的那东西,不会就是丢失的传国玉玺吧?!”

夕羽惠很淡定的微微点点头。对于玉玺我还是有所了解。毕竟从小学历史的时候,这个概念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玉玺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称为玉玺,共有六方,又被称为皇帝之玺、天子之玺。在六方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所谓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双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据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此后玉玺便开始了颠沛流离,先是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