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2点整,电话响起(第2/6页)

“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威尼斯的制镜业像在沉沉黑夜无声中行进的一支军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

“13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者组成了一个行会,扩大了玻璃制造生产的规模,加强了技术上的沟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由于当时威尼斯建筑多为木质结构,玻璃厂的炉火容易引发火灾并殃及周围的民宅。于是在1291年,威尼斯执政官决定,把所有的玻璃加工作坊迁到位于威尼斯以北1.6公里的穆拉诺岛。在岛上,即便发生了火灾,也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尤其重要的是,威尼斯官方的侦探密布岛上,死死盯着那些拥有优秀技术的玻璃工匠,凡是擅自离开小岛者一律处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保证了威尼斯的镜子制造专利技术没有外传。

“1450年前后,穆拉诺岛上的镜子制造专家贝罗维埃罗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海草灰制作出了极其清亮的玻璃,此后,威尼斯人利用锡和水银的混合法改进了锡水齐涂层的方法,成功地制作出了‘美丽非凡、纯净无瑕的镜子’。自此,精美而昂贵的威尼斯镜子风靡世界达两个世纪之久。据记载,16世纪初,一面装饰着繁复的银质边框的威尼斯壁镜的售价为8000英镑,要知道,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拉斐尔的一幅画作也只值不到3000英镑——镜子价格几乎是它的三倍!

“据法国驻威尼斯大使1664年提交的报告称,法国每年因购买镜子而需要向威尼斯支付大约30万英镑。对于身高虽然只有1.54米,却享有‘太阳王’称号的伟大帝王路易十四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不可容忍的事情。于是,他任命了一位名叫柯尔贝尔的布商之子做财政大臣,此人同时也兼任掌管建筑、皇家工厂、商业和美术的总监。请诸位一定要记住柯尔贝尔这个名字,这个传奇人物最终使世界镜子制造中心从威尼斯转到了法国。

“柯尔贝尔对法国人用天价购买镜子,给威尼斯‘送钱’的现象十分不满。他让法国驻威尼斯大使邦奇动员穆拉诺岛上的工匠来法国定居。邦奇明确告诉他,光有这个念头就是危险的,因为威尼斯的法律明确规定‘游说威尼斯工匠去往法国者将被投海溺死’,而‘任何工人或艺术家如果把自己的技术带到国外,他所有的直系亲属都将被抓入监狱’。

“但是,柯尔贝尔告诉邦奇,为了国王,他必须克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任务。邦奇于是雇用了一个精明的古董商,让他到穆拉诺岛上去寻找愿意到法国去的工匠,并许以优厚的待遇。1665年4月,三名在当地牢骚满腹、品行不端的威尼斯工匠来到了法国。威尼斯制镜行会的老板们立刻通知了当局,驻巴黎的威尼斯大使萨格尔多得到命令,尽快找到这三个人并想办法让他们回国。可惜萨格尔多一无所获。这一年的秋天,又有20名威尼斯工匠坐着平底船从穆拉诺岛偷偷来到法国。

“1666年2月22日,历史书上明确地记载着,就是在这一天,法国皇家制镜工厂制造出了第一面没有瑕疵的镜子。

“没过多久,在威尼斯政府声称要扣押家属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威尼斯工匠从法国又回到了祖国。法国皇家制镜工厂这时还是初创阶段,缺乏人才就像婴儿没有母乳,是件要命的事。柯尔贝尔再次给邦奇下达命令,把工匠的家属们一起接到法国来。威尼斯警方不知怎么的得知了这个消息,把去了法国的工匠的家属严密地监控起来,不过没几天,警方就放松了,因为这些家属大多表现得很老实,有的还卧病在床……谁知几天之后,警方正打算把这些家属的情况审查一遍时,却目瞪口呆——他们早已经跟随法国的密使溜之大吉了。

“威尼斯警方震怒!历史上的‘镜子杀人’事件就此开始了。”

刘新宇用低沉的语调讲到这儿,客厅里的人们把耳朵竖得更高了。

“1667年1月初,严寒锁住了位于巴黎勒依大街的法国皇家制镜工厂,一名来自威尼斯的打磨抛光工人突然发高烧,几天后不治身亡。柯尔贝尔接到报告后,虽然很惋惜,但是并没有想很多,但就在1月25日又传来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一个名叫莫拉斯的玻璃吹制工突然剧烈地胃痛,根据医生检验的结果,怀疑他是被人下了毒。柯尔贝尔亲自赶到工厂查看莫拉斯的病情,但是莫拉斯已经在一阵剧烈的抽搐后,一命呜呼。

“皇家制镜工厂陷入一片恐怖的气氛之中,威尼斯的工匠们接二连三地返回了祖国。

“皇家制镜工厂两名工人的死因成为历史之谜。但是,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他们是被来自威尼斯的间谍处死的。但是,这个时候的法国工匠已经从威尼斯工匠的手中,学到了成熟的镜子制造技术,由于他们制造的玻璃镜子更大而且更便宜,在世界市场上迅速占据主流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84年完工的凡尔赛宫的镜廊中,306块镜子与17扇窗户相对,廊外庭院美景尽收其中,走在廊内像走在风景优美的油画里……与此同时,威尼斯穆拉诺岛的镜子业无力竞争,很快衰落。以致意大利的大使在1680年流着泪感叹:‘我们通过上帝、大自然和辛勤劳动创建起来的事业,被几个充满恶意的同胞如此轻易地走私到了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