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身陷杀机

  怀意访

  南唐的赴蜀使队到了成都之后便一直没有闲着,因为正使给事中萧俨和暗使内务密参顾子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但他们两个是各忙各的,谁都不干涉谁。

  顾子敬这几天在卜福和几个私聘高手的保护下每天都早出晚归。卜福属于官家人,此次顾子敬出使蜀国,是专门通过刑部发文将他调过来的。至于那几个私聘的高手,也是不用顾子敬花钱的。人他用着,花费却是从户部下拨的州府县衙正常费用中走。其实就这些下拨的正常费用,那些州府县衙根本都不放在眼里,给不给无所谓。他们从其他渠道搞来的钱远远比这笔费用多得多,只要上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至于拨下来的钱,你上头说用哪里,他们就给你用在哪里。

  顾子敬带着几个人并没有瞎逛,他们所到之处、所找之人都是有目标、有目的的。他已经预料到了,就算出使通文及时送到蜀国,到了之后不过一段时间是不会见到蜀王的。既使通文上列举许多友好的堂皇理由,对方仍是会揣测此行的真实目的,在没想好应对言辞和措施之前绝不会召见。

  顾子敬首先利用孟昶尚未召见的时间段拜访了蜀国的一些官员。但他所拜访的这些官员都不是国家重臣,而是一些户部、吏部操办具体事务的低级官员。这些官员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资格上朝面圣的,对于国家大事的决策也是发表不了意见的。不过这些官员也不是随便就去拜访的,顾子敬来之前已经发挥鬼党特长,拐弯抹角地找到关系。而这些官员都是和南唐多少有些丝丝缕缕关系的,要么有同窗、同乡在南唐任职,要么家属内室是有亲戚为南唐官员。

  在这些官员眼里,顾子敬是个很懂规矩的官面儿人,更是个很替别人着想的朋友。不管他到谁的府上,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只说是被访者的亲戚朋友托他带来的。另外和这些官员交流时,只谈私事,绝不询问国事,更不会让对方替他办什么事情。最多也就是在别人家中或附近酒店里叨扰一顿酒饭而已。而这往往会更加显得他亲热、随和,让人感觉他就是在走亲戚一样。

  除了拜访这些低级官员外,顾子敬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走市场店铺。成都大大小小各种市场他都走了过来,几条最热闹的街市和巷子他也几乎每个店铺都进出过。东西没买几样,但废话却没少说。每次他都和市场商贩、店铺老板东拉西扯、讨价还价,直到别人开始嫌他烦轰他走了为止。

  不管是拜访官员,还是走访市场、店铺,顾子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想看看在南唐提高税收之后,蜀国从官府到民间到底有怎样的反应。那些具体办事的官员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虽然顾子敬在拜会中不谈及公事,但从家长里短的交谈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目前所做的公事是什么,看出他们下意识流露出的对南唐提税的态度。市场上的东拉西扯、讨价还价则更加直接,如果南唐的提税真的对蜀国有很大影响,那些被扰烦了的商家肯定会在爆发时下意识地流露出来。

  但顾子敬几天下来,却没有发现自己担心的同时也是元宗所担心的情况。

  其实顾子敬从南唐借道楚地至蜀国的途中就听说,楚地也已经将茶叶、丝绵等货品的出境和过境税率提升,南平也将纸张、笔墨等一些物品提税。按道理这些做法都是会带来连锁反应的,并且最终会对蜀国的物价产生直接冲击。但是他在蜀国境内特别是在成都,却没有发现提高税收后给蜀国造成的影响。这或许是由于刚刚才提税,其造成的冲击力还未曾真正波及蜀国,也或许楚地和南平提税的货品都不是蜀国极为缺乏的物资和必需品,所以影响不是很大。

  不过顾子敬倒是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就是现在蜀国官员民众都在议论纷纷的民资官商。顾子敬有种感觉,民资官商的决策很有可能是蜀国暂时抑制住邻国提税影响的主要原因。

  所谓的民资官营其实就是官家先暂时不付出资金,只是以抵粮券、抵盐券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食盐等物资,然后将这些物资运到粮食短缺的大周边界去进行易货。然后再将易货得来的牛羊马匹饲养繁殖,这样不但可以还给百姓本金,而且还可以根据收益给予一定利润。这样一来,不单是国家获利国库丰盈,就连老百姓都能有不菲的收益。

  顾子敬心中并不十分赞成这样的做法。在他看来,此办法只能暂时抑制住邻国提税的影响,而且是出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因素才抑制住影响的。老百姓储备粮盐就是为预防各种不测变化的,现在被官府以抵粮券、抵盐券的形式收购,势必造成一种恐慌。这样一来,老百姓只能改换方式,节衣缩食,将手里余下不多的银钱攥紧了,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现在蜀国民众对入境货物的需求到了一个低点,大家都不愿意乱花钱去享受已经因提税而价格很高的入境货物。没有消费就没有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无法显示出提税之后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