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巷幽幽飘香(第5/15页)



“没见过吧?”沈飞把调羹递到徐丽婕手中,“这是虾籽。”

“虾籽?”徐丽婕瞪大眼睛看着那些小圆粒,似乎还不是特别明白。

“对,说白了,就是河虾的卵。”姜山解释道,“每年三四月间,是江浙一带河虾产卵的季节。把这时候捕到的母虾在清水中反复淘洗,然后滤去清水,便可以得到这个好东西。”

“不错。”沈飞笑嘻嘻地看着姜山,“你是北方人,没想到也知道这个奥妙。”

姜山谦虚地摆了摆手:“说起来也是偶然。我去年来扬州的时候,曾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面馆里吃到过一碗面条,味道鲜美,让我至今难忘。”

“哦?一碗面条能博得姜先生的称赞,那可真不容易,不知道这面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徐丽婕闪着大眼睛,一脸好奇。

“那碗面叫做‘三虾面’。面条精斗,汤汁清鲜,那是不必说了。难得的是面条上一层白、一层红、一层褐,堆着三样令人垂涎的美味。”

“等等,你先别说是什么,让我猜猜看。”沈飞阻住姜山的话头,饶有兴趣地想了想,说,“既然叫做‘三虾面’,那肯定和虾有关。嗯,白色的应该是虾仁,红色的……多半是虾膏,褐色的嘛,当然就是虾籽了。”

姜山拍了拍巴掌:“一点不错!把这三样美味拌入面汤后,这碗面条的滋味可想而知。尤其是最上层的虾籽,更是在汤汁中吊鲜的极品。我见识了一次后,便一直难忘。飞哥把它加到炸臭豆腐的卤汁中,以极鲜衬极臭,却调出如此的美味,真是匠心独具,有意思,有意思。”

沈飞听了姜山的赞美,很是得意,乐呵呵地说:“哈哈,怎么样,我用这碗油炸臭豆腐干回请你的‘春江花月宴’,也算相配吧?”

徐丽婕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得了吧,别在这儿大言不惭的,你这个臭烘烘的东西怎么上得了大雅之堂?”

“不能这么说。大俗大雅,本来就是相融相通的事情。”姜山虽然是在反驳徐丽婕的观点,但柔和的语气听起来仍十分悦耳。他停顿了片刻,忽然问沈飞:“你有没有兴趣到北京发展?”

沈飞愕然一怔:“干什么?”

“是这样,我在北京经营了一家星级酒楼,顶层专营风味小吃。”姜山不紧不慢地说道,“那里的东西我全尝了个遍,说实话,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你的油炸臭豆腐。”

“哦?”徐丽婕挑了挑眉毛,似乎有些意外,“难道你想把沈飞挖过去?”

姜山点点头,看着沈飞:“如果你愿意过去,我可以保证你能有一份相当理想的收入。”

沈飞淡然一笑,说道:“我不去。”

徐丽婕倒有些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意思,抢着插话说:“为什么?你不该这么快做决定的。你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也许是个好机会呢。”

沈飞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茬,认真地说:“我在这里摆摊,每天来的顾客都在上百人,吃掉近千块臭豆腐。如果我去你的酒店,一天可以卖出多少块臭豆腐呢?”

“这个……在数量上肯定会有所下降,但是在那里,你每块臭豆腐的价格可以翻到十倍。”姜山想了想,又补充到,“而且,你的臭豆腐如果成为一个品牌,对酒店来说是一个无形的资产。到时候,即使你盈利不多,我们也会花高薪来聘用你。”

沈飞把身体往椅背上一靠,呵呵地笑了起来:“不,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说,现在每天有上百人吃到我做的炸臭豆腐,他们喜欢吃我做的炸臭豆腐,他们因此而感到开心。每天我能让上百人开心,我自己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我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沈飞这番话虽然没有任何拒绝的词语,但姜山心中清楚,要想说服他改变主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这个看似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男人,其实却有着非常清晰的处事态度,这样的人往往是非常有主见,难以被人改变的。况且,一个人如果活得很开心,你为什么要去说服他改变现有的生活呢?

姜山摇摇头,做了个放弃的表情:“你的这种思考角度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但是我得承认,这听起来很有道理。”

徐丽婕沉默了片刻,似乎也在琢磨沈飞刚才的话语,然后她总结道:“你们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沈飞看来偏爱简单快乐的生活,而姜山你,则喜欢挑战和刺激。”

“哦?我喜欢挑战和刺激?”姜山不置可否地笑着询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从你昨天的表现啊。”徐丽婕不假思索地说道,“你和我爸打那个赌,不就是为了力挫群雄,证明自己的厨艺是天下第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