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身 三十三、John给我打来电话(第2/3页)



“哦,”因为他并没把画本给我,我只能凭着记忆来回想了,“那拳头的拇指位置很奇怪,它想要牢牢控制局面,更好地把握局势,以至于自己都有些扭曲了。它抓着一条绳子,绳子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至少说对了一点,挺好,你不觉得很像你吗?”

“这……”我哑然失笑。

“让我们把话说得更明确一点吧!比起了解自己,我更了解你。在你过于自负的表现背后,潜藏着深刻的自卑,你的自卑从哪儿来?我猜你有一个苛刻的父亲,最可怕的是,他不仅仅只有苛刻而已。他的能力很强,几乎像天空那样把你给遮罩起来,你甚至需要在他的阴影之下挣扎求生。”John和简心蓝的观点不谋而合,当然他的表达更直白也更残酷,“你的手想要抓住很多东西来证明你其实并不自卑,不过明眼人会通过你的表现轻易地看穿你,是不是这样?你那个女人叫杨洁吧,你有没有想去治疗她的老公李咏霖呢?”医院里果然没有秘密,他连这些都知道了,“你和我都很清楚,李咏霖可能更需要帮助,但我恐怕你还没有开口,为什么呢?”

他停顿了一下:“因为你有点心虚。李咏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岁数也在你之上,加上他的头脑,恐怕他能轻易地看穿你心虚的本质。我这么说,你还不服气吧?那好,我给你举个例子!”John多虑了,我早就心服口服。

“你和人交流存在一个毛病。那就是只要你从别人的口气中听出哪怕一丁点质疑,哪怕对方还都没意识过来,你马上会开始解释。你很善交谈,所以这解释可能天花乱坠,极具说服力。但是这行为本身,还是暴露出你其实不那么断定的本质。每说一遍,你就在自己的心里和对方的心里,各自强化一遍。你的眼神交流会变多,让人误以为你对他的关注加大,其实你只不过是寻求一种踏实的感觉罢了。你的真实性格应该是冷冰冰的吧。一直以来,在自卑的驱动下,你比别人做得更好,也更尽心。但你要控制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也没那个必要。所以在绳子的旁边,还衍生出一条黑乎乎的蛇形曲线来,你注意到它还有个分岔了吗?呵呵,那可不是头发的分岔哟!”

John开始怪笑,真让我怀疑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护士信任,并拿到我的手机号码的。

“你得放下这些琐事朋友,用心去听,而不是总用脑子去想。当然,你的脑子还算不错,至少不会太让我失望。”

他说着说着,戛然而止。我知道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告一段落。

“John,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

“为什么?呵呵,”他又开始怪笑。

“为什么,你自己去想吧。”

“用不着想什么,你说要用心去听。听的结果是,你一边说我,一边也在说你自己。”

他沉默了一小会:“呃,有道理,你怎么猜到的。”

“用不着猜,那画本从前到后,画了许多东西。看看侧面翻页的程度就能知道了。这幅画位于中间,显然不是你今天才为我画的。只不过你发现,这幅画也能很好地反映我的问题,而对于你自己的那部分,你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像是照镜子。为了让我能够治好你,你得先治好患病较轻的我。”

“呵呵,好学生,你学得很快呢!”John的笑声说不出是得意还是嘲讽,“至少你的基本功很扎实,你知道心理医生不能照镜子!”

“照镜子”是我们对心理医生某种职业危险的俗称。如前面所说,心理医生也和其他人一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假如他的心理问题,和当时他接待的病人不谋而合——则病人身上的问题,会加剧心理医生的问题,反之亦然。所以,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往往会将这个病例移交给自己的同事,避免出现“照镜子”的情形。

忽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既模糊又真实。似乎有一个人影背对着我说:“看,为了你,我忽略了自己。我不该这样做,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

声音朦朦胧胧,我愣了半天,才敢确定这不是我真实看到或听到的东西,这是一种意识,是记忆里有人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所以它并非某种幻觉,问题是,我是什么时候在哪儿听到的呢?

John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这一次,他好像猜不到我在想什么:“你在想什么,对朋友的夸奖都无动于衷呀。”

“无动于衷又不是第一次了。John,还有别的事吗?”